-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遗传毒性.ppt
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 急性试验 染毒一次 亚急性试验 连续染毒5天 慢性实验 连续染毒3个月 淋巴细胞 培养细胞 中期相细胞 受试物 培养基 染色体数目 结构 秋水仙素 阻止纺垂丝形成 处死前2-4h 腹腔注射 体外实验 哺乳动物 经口或腹腔注射 骨髓,睾丸细胞 体内实验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结构异常 裂隙、断裂、缺失、微小体、着丝点环、无着丝点环等 数目异常 多倍体或非整倍体 3.4 微核试验 在致突变剂作用下,染色体损伤产生的无着丝点染色体断片和环,在细胞分列时不能定向移动进入细胞核,残留在细胞质中。微核的着色和细胞核相同,比正常细胞核小。 本试验可以检测受试物的染色体断裂作用和非整倍体诱变作用。 微核试验方法 腹腔注射受试物 骨髓 嗜多染RBC 微核出现率(1/1000) 小鼠 24h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细胞培养微核试验 植物细胞 非哺乳类动物细胞 3.5 显性致死试验 雄鼠 连续染毒5天 从染毒第一天起经过一个精子发育周期 (大鼠60天,小鼠35天) 未交配过的雌鼠同笼5天 妊娠12~14天 剖腹 检查活胎数、早死胎数、晚死胎数 染毒后交配时期 1w 输精管和附睾中的精子 2w 精子后期 3w 精子前期 4w 精母细胞后期 5w 精母细胞前期 6w 精原细胞 以小鼠为例 3.6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 SCE是指一个同源染色体内,两个染色单体之间DNA复制产物发生互相交换,可能与染色体断裂和重接有关。 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DNA损伤作用。 SCE试验原理示意图 第一次 细胞分裂 BrDU BrDU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 第二次 细胞分裂 BrDU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 SCE交换 BrDU 遗传毒理学试验可信性评价 实验方法 灵敏性(%) 特异性(%) 准确性(%) Ames试验 17/19 (89%) 3/10 (30%) 20/29 (69%)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 18/18 (100%) 2/10 (20%) 20/28 (71%) 变试验或微核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18/18 (100%) 8/10 (80%) 26/28 (93%) 遗传毒性检测实验组合原则 1.应包括每一类型的遗传终点。应能检出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重组作用、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改变。 Ames试验,微核试验,细菌DNA修复试验,SCE。 2.应包括进化程度不同的物种。 3.体内外实验配合。体外试验应有体外活化系统。 4.应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USEPA遗传毒性评价试验程序 特异座位试验 形态学改变 生物化学改变 体内骨髓细胞遗传学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微核试验 Ames 试验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与性腺DNA相互作用的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可遗传易位试验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思考题 1.毒物代谢动力学常用主要指标及其毒理学意义。 2.毒物代谢的一级速率过程和零级速率过程的特点。 3.研究污染物生物转化的意义和由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类型。 4.简述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5.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毒性反应。 6.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及其毒理学意义。 遗传毒理学,第一章,第三节,p6-14 * * *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 主讲教师:刘 薇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学院 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 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蓄积毒性 局部毒性 致突变作用 致癌作用 生殖和发育毒性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安全性评价 3. 污染物致突变作用机理 4. 污染物致突变的不良后果 5. 污染物致突变作用的评价 2. 遗传损伤的类型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致突变性及其评价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环境毒理学 实验 1. 引言 突变(mutation)是一种遗传状态、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DNA结构的任何永久性改变。 遗传 变异 1.父、母DNA重组 2.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组成或细胞质变化 突变 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 1. 引言 1.1 环境致突变作用(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化学物质及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生物体遗传机构的改变, 可以导致人类的某些遗传性疾病且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1. 引言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自然条件下发生,概率极低,生物进化的基础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人为地或由各种因素诱发产生 化学因素 环境致突变作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1. 引言 时间 事件 作者 1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高血压及高血压急症的护理.ppt
- 课件:高血压课件PPT.ppt
- 课件:攻克大口径塑料波纹管在悬灌梁中变形的难题.ppt
- 课件:国际疾病分类ICD-10.ppt
- 课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麻醉处理.ppt
- 课件:合理营养与健康.ppt
- 课件:儿科学ppt-先天性甲低-新.ppt
- 课件: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ppt
- 课件:儿童营养与营养包.ppt
- 课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过敏.ppt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化学四川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政治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政治无答案.doc
- 2025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内蒙古生物卷(八省联考)无答案.doc
-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技术含解析.doc
- 一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政治无答案(云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