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温病学-绪论.ppt
熟悉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了解温病学发展简史 熟悉金元时期医家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重点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贡献 特点: 对温病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益完善,治法不断丰富,创造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使温病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写成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1642),塑造了温病学理论的雏形。 1、吴有性:明代,字又可, 江苏吴县人。 1)不同杂气引起不同疫病,即“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2)不同杂气有“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的特性;3)“偏中”性,杂气感染有种属选择的特异性,如“人病而禽兽不病”。 赅括了多种病原微生物 “急症急攻“,”逐邪勿拘结粪” 1)强调祛邪,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指出“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已”;2)致力寻找特效药物,“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须一药之到而病自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3)对于邪在膜原,主张疏利透达,邪自膜原内传胃肠,主张攻下逐邪;4)倡导急证急攻,勿拘结粪,甚至可以集数日之法一日行之;5)后期主张养阴清热为主,等等。 叶 桂薛 雪吴 瑭王士雄 (1)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1667—1746) 清代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祖籍安徽歙县。 《临证指南医案》(1766)由其门人辑录而成,记载了大量临床验案。 该医案夹叙夹议,保留了叶氏对温病的一些简要而精辟的论述。 (2)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又号一飘,因其居处名扫叶山庄,故晚年又号扫叶老人,(1681--1770) 清代江苏吴县人 主要著作有《湿热病篇》《日讲杂记》《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等。 (3)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约1758—1836)。 《温病条辨》(1799),倡导三焦辨证,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对四时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总结了一套温病治法和方药。 如提出三焦证治纲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在《吴鞠通医案》中提出:补上焦如鉴之空,补中焦如衡之平,补下焦如水之注。 云氏、华胥小影、随息子、睡乡散人等,为浙江海宁县盐官镇人。(1808—1866或1868) 著作有: 《温热经纬》《回春录》《仁术志》《王氏医案正续编》(杨素园(照藜)辑)《王氏医案三篇》(徐然石辑)《归砚录》《霍乱论》《重订霍乱论》《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随息居饮食谱》《潜斋医话》《鸡鸣录》等 另还评注、选注、校刊了大量医籍,如《医砭》《女科辑要》《柳州医话良方》《古今医案按选》《重庆堂随笔》《言医》等。 王氏还有丛书刊行于世,如《潜斋医学丛书八种》《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等。 《温热经纬》为其代表作。 《温热经纬》(1852) “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 上自《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至叶桂《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薛雪《湿热病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余霖《疫病篇》等名著 。 《霍乱论》(1838)是王氏最早专著。 《重订霍乱论》(1862),被医界视为治疗霍乱最完备之书。 温疫学派是研究温病大流行时防治的学派。主要有: 1) 吴有性:《温疫论》(1642) (1722) 1、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 何炳元:字廉臣,别号印岩,晚年自号越中老朽,1861—1929。 《重订广温热论》、《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重订通俗伤寒论》、《湿温时疫治疗法》等;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 《医学衷中参西录》8卷(1918—1934); 吴瑞甫(字锡璜):《中西温热串解》8卷(1920)《八大传染病讲义》; 丁泽周(字甘仁):《喉痧证治概要》(1927)《孟河丁氏医案》。 时逸人编著《温病全书》(1933)。 恽铁樵 (1878—1935) 张锡纯 (1860—1933) 丁甘仁 (1865—1926) 温病学理论广泛运用于温病病的防治。 56年高等中医院校建立,温病学被列为必修课。 各版教材的编写,提高了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 1978年以来中医研究生教育使教育科研走向一个新台阶。 温病学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一、? 温病学的涵义 研究对象:温病 研究内容:发生发展规律、 预防、诊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