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铁箕山422采区地质说明书》-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地质铁箕山422采区地质说明书》-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一 章 概 况 第一节 位置交通 牛马司矿区位于湖南省中部,隶属邵阳市所管辖的邵东县境内,为国营股份制原煤生产企业,地理坐标为东经111 °38′~111° 42′ ,北纬27° 14 ′~27° 18 ′东距邵东县城约7公里,西距邵阳市22公里。 矿区内有洛湛铁路从中部通过,设有牛马司火车站,距矿部3.5公里。牛马司实业有限公司有专用铁路与其相接,另有潭宝(320国道)、衡宝(1814省道)公路及上瑞高速公路通过矿区,向西可达邵阳、向南至衡阳、向东至株洲、长沙,向北可达涟源、新化、怀化等地,交通十分便利。详见插图(1-1) 图1-1 牛马司矿区交通位置图 牛马司矿区地形为一宽缓盆地,四周较高、最高标高为北部牯牛岭+308.5米,一般为255米至280米。中部较低,一般只有240米左右,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的低山丘陵地形。 第二节 自然地理 矿区本处于温带、气候温和,雨水较多,最高气温39℃,最低-6.2℃。年降雨量为110-1600mm,一般为1300mm。 水系发育沟溪甚多,主要河流有邵水从矿区南部流过,到邵阳流入资江。西洋江从西北流向东南横切矿区,在双江口注入邵水。桐木江为间歇性的小溪由西北转向东南穿过矿区汇于邵水。地面山塘、水库较多,但贮水量较少,对开采并无大的影响。 本矿区位于地震强烈带但无强烈地震发生,2006年11月份曾发生一次3.6级地震,人体有明显感觉。但对地面建筑、井下设施均无影响及破坏。 第三节 矿井及小窑开发 铁箕山矿区位于矿区中部西翼,走向长4千米;倾斜宽0.4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 矿井基建始于67年11月,71年8月简易投产,一对斜井开拓方式,其设计能力为15万吨/年,因煤层倾角大,采煤方法未彻底解决,单产低,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80年核定为12万吨。 铁箕山矿划分为东西两翼,其中西翼四个水平,东翼五个水平。第一水平在-50以上,东西两翼的煤均由主斜井提升,东西两翼均由暗斜井提升。 (1)西翼:-50以上为第一水平、第二水平(-50~-200)、-322第三水平(-200~-300)、442第四水平(-300~-400水平); (2)东翼:-50以上为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50~-200)、312第三水平(-50~-300);422第四水平(-300~-500),522第五水平:在-500以下。 铁箕山矿共有7层煤,主采2煤、1煤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小窑开采历史悠久、除矿区西翼红层覆盖部分外,其余均有分布。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 成果如下表1-1: 表1-1 牛马司矿区地质工作一览表 序号 工作 时间 (年) 性质 报告名称及论文 主要工作量 备注 1 1933 踏勘 踏勘估算储量800万吨 2 1942 踏勘 二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 3 1953 踏勘 邵阳牛马司 地质概述 一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地质图 4 1954 踏勘 复勘牛马司报告 少量的山地工程,手摇钻3个 5 1955 普查 邵阳牛马司 地质报告 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 6 1956 普查 牛马司煤田 普查及初勘报告 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 7 1955- 1957 普查 邵东牛马司 煤田综合 地质报告 五千分之一地形地质图机械钻孔49个, 进尺16317.33米,手摇钻5个 CK23 CK32 CK33 CK34为水文孔 8 1961 初勘 初勘总结底稿 机械钻孔7个,进尺1880.38米 铁箕山一带2301 1511抽水试验 9 1962-1963 详查 牛马司矿区 地质勘探最 终报告 修测地形地质图28.1公里/米2槽探1363米3,浅钻20个,机械钻孔37个9941.23 10 1968 精查 牛马司矿区铁箕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11 1964-1973 补勘 第 二 章 井田地质 第一节 地层 矿井所采煤层属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井田内地层从上而下为第四系残坡冲击层下 为第三系红色岩层,三迭系大冶群灰岩。二迭系上统大隆组硅质灰岩,及龙潭组上段P2L2砂质泥岩,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黄色-棕黄色砂质粘土,粘土局部为流砂及卵石,厚约为0~19.90m,平均厚为6.33m,不整合于下第三迭、二迭系之上。 2、下第三系(E) 主要分布于向斜西北翼,东南翼只有零星小块,以砾岩、砂岩砂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呈紫红色,故称“红层”,厚度变化较大,向西逐步增厚,最厚地段已出含煤地层,厚146.17~561.43m,平均厚度为316.12m。超露于二迭系、三迭系地层之上。 3.三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