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文化聚落文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旅游文化聚落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 本章主要内容 聚落文化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特色古村落 3.1 聚落文化释义 3.1.1 聚落文化的含义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 如中国的《汉书·沟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今泛指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3.1.2 聚落的分类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 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1.3 聚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乡村的形成与发展 最早的人类为了避风躲雨、御寒免晒、逃避野兽的袭击,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 采集和渔猎社会则多穴居和逐水草而居。 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驯养家畜、种植作物和贮存食物能力提高,人类开始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相分离,居住在平原的人们开始有了稳定的农田,住所也开始相对固定,所以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乡村聚落。 乡村的发展: 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域。 逐渐定居、稳定: 生产力水平提高,乡村聚落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乡村村落的形态: 村落平面形态呈圆形或多边形: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村落平面形态呈带状: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岸延伸 (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 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有剩余产品,一般采用灌溉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这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就出现了集市,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 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及其三角洲、印度河谷地、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因:大河冲积平原,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促进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进而促进了城市的诞生。 中国聚落的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的发展路径: 划分城市的标准    世界上不少国家以2000人或5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称为城市。 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北京、上海等。    我国规定: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GDP在2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在550万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在16000元以上的为A类(特大型)城市。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0亿~1000亿元之间,GDP在500万~2000亿元之 间,市区人口在200万~550万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在8000元以上的为B类(大型)城市。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0亿~300亿元之间,GDP在100~500亿元之间,市区人 口在100万~200万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在7000元以上的为C类(中型)城市。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0亿~100亿元之间,GDP在50~100亿元之间,市区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在6000元以上的为D类(小型)城市。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0亿以下,GDP在50亿以下,市区人口在50万以下,职工年平均工资在6000元以下的为E类(其他)城市。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绿皮书)显示,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 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3.1.4 聚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聚落是旅游资源 聚落是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吸引游客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