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0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0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0张PPT)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问题探讨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什么?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问题探讨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 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肾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糖尿病、心血管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探讨 结论: 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有所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3.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例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 1.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结论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例2.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B 例3.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 /HPO42-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D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会使机体中毒。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缓冲物质 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