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交变应力.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概 述 * *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 §11–1 概述 §11–2 交变应力的几个名词术语 §11–3 材料持久限及其测定 §11–4 构件持久限及其计算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一、交变应力:构件内一点处的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 种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折铁丝 P P 目录 目录 动载荷/交变应力 以火车轮轴为例: P P m n A t ? 1 2 3 4 1 A点应力:1-2-3-4-1 ?t A ? 目录 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的破坏,习惯上称为疲劳破坏。 三、疲劳破坏的特点: 1、破坏时,不论是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均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且为“突然”断裂,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危害性) 2、疲劳破坏的断口,有明显的光滑区及晶粒粗糙区。在光滑区可 见到微裂纹的起始点(疲劳源),周围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的弧形线 (判断依据) 3、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需要经历一定数量的应力循环。 4、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远小于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极限 , 甚至小于屈服极限 。 (必要性) 因疲劳破坏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极易造成严重事故。据统计,机械零件,尤其是高速运转的构件的破坏,大部分属于疲劳破坏。 1979年,美国DE-10型飞机失事,死亡270人,原因螺旋桨转轴发生疲劳破坏,该型号飞机停飞一年,全面检修,是设计问题。 疲劳破坏案例1 1981年初,欧洲北海油田“基尔兰”号平台覆灭,死亡123人,原因疲劳破坏,横梁在海浪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横梁承孔边裂缝,当时大风掀起7米巨浪,10105吨的浮台沉没于大海之中 疲劳破坏案例2 1998年5月,德国高速列车出轨,原因列车大轴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案例3 四、疲劳破坏产生的机理: 交变应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在构件上应力集中处,产生微裂 纹,再向四周扩展,形成宏观裂纹,而不断扩展。扩展中裂纹表 面摩擦,形成光滑区;随着裂纹的扩展,形成弧形。当表面被削 弱至不能承受所加载荷而断裂,即为脆断粗糙区。 疲劳破坏产生的过程可概括为: 裂纹形成? 裂纹扩展 ? 断裂 二、疲劳破坏的发展过程: 1.亚结构和显微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永久损伤形核。 2.产生微观裂纹。 3.微观裂纹长大并合并,形成“主导”裂纹。 4.宏观主导裂纹稳定扩展。 5.结构失稳或完全断裂。 目录 1、应力循环:一点的应力由某一数值开始,经过一次完整的变 化又回到这一数值的一个过程。 t ? T 最大应力: ; 最小应力: ; 平均应力: 应力幅: 循环特征: 且 §11–2 交变应力的几个名词术语 目录 动载荷/交变应力 以上五个特征值中,只有二个是独立的。满足 具体描述一种交变应力,可用最大应力 和循环应力r, 或用平均应力 和应力幅值 。 2、几种典型的交变应力情况 不稳定的交变应力: 、 不是常量, 为变化的 (不等幅情况)。 稳定的交变应力: 、 均不变, 为常数 (等幅情况); (1)对称循环:如受弯的车轴 t ? , (2)非对称循环 : o (a)脉动循环:如齿轮 t ? (b)静应力:如拉压杆 t ? 例1 发动机连杆大头螺钉工作时最大拉力Pmax =58.3kN,最小拉力Pmin =55.8kN ,螺纹内径为 d=11.5mm,试求 ?a 、?m 和 r。 解: §11–3 材料持久限及其测定 一、材料持久限(疲劳极限): 交变应力只要不超过某个“最大限度”,构件就可以经历无数次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这个限度值称为“疲劳极限”,用?r 表示。 二、 ? —N 曲线(应力—寿命曲线): N0—循环基数。 ?r—材料持久限。 ?A—名义持久限。 N(次数) s NA sA sr N0 目录 §11–4 构件持久限及其计算 一、构件持久限—?r 0 ?r0 与 ?r 的关系: 1. K?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2. ?? —尺寸系数: 目录 3. ? —表面质量系数: 如果循环应力为剪应力,将上述公式中的正应力换为剪应力即可。 对称循环下 ,r=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