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6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概述 MOSFE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流器件。 图6-1:MOSFET的透视图 栅极:铝、多晶硅(poly)等 绝缘层:sio2 图中尺寸的表示:沟道长度、氧化层厚度、器件宽度 概述 原极和衬底、漏极和衬底形成两个PN结。 工作原理:在栅极加上足够大的电压,在栅极下方的半导体表面上会形成反型层,从而将漏极和源极连接,形成导电沟道。 N沟道和P沟道 MOSFET只有一种载流子导电,是单极器件 概述 导电沟道的电导受控于栅极电压,所以漏极电流的大小不仅受漏电压的控制,还受到栅电压的控制,这是MOSFET晶体管的工作基本原理。 MOSFET是利用半导体的表面效应制成的器件 器件的工作原理与表面现象和性质密切相关。 6.1 理想MOS结构的表明空间电荷区 理想MOS结构和实际MOS结构 图6-2:MOS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和能带图 理想MOS结构基于以下假设: (1)在氧化物中或在氧化物和半导体之间的界面上不存在电荷。 (2)金属和半导体之间的功函数差为零,如绘于图6-2b中的情形。 功函数:真空能级到费米能级的能量间隔,即阻止电子逃逸的势垒。 第二个条件表明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势能相等。 前两个条件表明:若没有外加电压,半导体的能带从表面到内部都是平的。 6.1 理想MOS结构的表明空间电荷区 (3)sio2层是良好的绝缘体,能阻挡直流电流流过。 因此,即使有外加电压,表面空间电荷区也处于热平衡状态,这使得整个表面空间电荷区中费米能级为常数。 6.1.1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 当在电容器两端加上电压后,就会在MOS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金属和半导体——上产生感应电荷。 电量相同,极性相反,分别为QM和QS。 由于金属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远大于半导体,因此在半导体中形成一个相当厚的电荷层。 空间电荷区的电场从半导体表面到内部逐渐减弱。 6.1.1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 根据电磁场的边界条件,每个极板上的感应电荷与电场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为自由空间的电容率, 为氧化物的相对介电常数, 为半导体表面的电场, 为半导体相对介电常数, 为氧化层中的电场。 6.1.1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区中电场的出现使半导体表面与体之间产生一个电位差。 半导体表面电势 ,被称为表面势。 图6-3,加上电压后MOS结构内的电位分布。 6.1.1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 为空间电荷区在半导体内部的边界,亦即空间电荷区宽度。 外加电压 为跨越氧化层的电压 和表面势 所分摊: 6.1.1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空间电荷区的电势差改变了空间电荷区的能带图。 根据外加电压VG的极性和大小,在半导体表明有可能实现三种不同的载流子分布情况:载流子积累、载流子耗尽和载流子反型。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1、载流子积累 紧靠硅表面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体内热平衡多数载流子浓度时,称为载流子积累现象。 以P型半导体为例,金属电极加负电压,半导体表面电势为负,表面能带向上弯曲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由热平衡载流子密度(1-7-28和1-7-29) 如图6-4(a)在半导体表面形成空穴积累。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2、载流子耗尽 金属电极加正电压,半导体表面电势为正,表面能带向下弯曲,造成表面多数载流子空穴的耗尽,少子电子的数目有所增加。 单位面积下的总电荷为: 式中 为耗尽层宽度。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由泊松方程 可以得到如下的关系,类似于N+P单边突变结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3、载流子反型 在耗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偏压,使能带进一步向下弯曲,在半导体表面,出现少数载流子电子浓度高于本征载流子浓度,而多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低于本征载流子浓度的现象,即表面的半导体由P型变成了N型,称为反型层,这种现象称为载流子反型。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如图6-4(c)所示。在xI的右边区域仍然为P型,半导体表面感应出PN结。 当撤销外加电压后,反型层消失,PN结也消失。 这种PN结称为物理PN结。 6.1.2 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6.1.3 反型和强反型条件 反型的特点:半导体表面少数载流子电子浓度高于本征载流子浓度即 因此反型条件为 即半导体表面电势等于半导体体内的费米势 6.1.3 反型和强反型条件 强反型的特点:半导体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