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畜牧业产生与草原游牧方式 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一条农牧交错带,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历代长城就修筑在这里,长城的位置标定了在自然环境与政治力量制约下,农、牧两大文化集团空间抗衡的基本界限。 一 畜牧业产生与气候变迁 甘、青地区 内蒙中部 内蒙东部、辽西地区 文化类型 沉积年代 文化类型 沉积年代 文化类型 沉积年代 大地湾遗址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BC5800~5300 BC3800 BC3100 BC2600~2300 BC2200~2000 红台坡下类型 王墓山类型 海生不浪类型 老虎山类型 BC5000~4300 BC4000 BC3000 BC2000 兴隆洼文化 赵宝沟文化 富河文化 红山文化 小河沿文化 夏家店下文化 BC6000 BC5000~4000 BC4000 BC4000年初~3000年末 BC3000年末 BC2000~1500 甘、青地区至内蒙东部、辽西等地文化系列与沉积年代 公元前5000--6000年前,今长城沿线均为原始农业分布区,大约公元前1500--1000年气候转冷,原始农业向南移动,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立,逐渐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 地理 畜牧业在脱离农业生产走向独立,走向草原的过程中,经历一段半农半牧过程,因此在农牧交错带形成的初期,与农耕区形成空间分异的不是畜牧区,而是半农半牧区。需要指出的是,这时的半农半牧区不是农、牧两种经济生活方式的插花式分布,而是以兼业行为表现出来的。当时居住在农牧交错带的先民,无论作为家庭,还是作为个人在从事农耕的同时,也经营一些与定居农业有联系的牲畜放养,一身而兼二职。农、牧业的分化是在半农半牧即兼业现象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畜牧业脱离农业而独立出来,同时兼业者也演变为被农耕区称为“戎”或“狄”的游牧民族。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 地理 原始农业——农牧兼业——畜牧业——游牧产生示意图 E S 马 马的驯化与马具的出现对于草原游牧民族的诞生非常重要,这几乎是游牧者走向草原的关键之处。 欧亚大陆中部从中国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到欧洲多瑙河沿岸,被一条绵延万里的草原覆盖。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二 历史时期草原民族的游牧方式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中国草地资源分布图 内蒙古草原 天山牧场 青藏高原牧场 包括游牧民族在内的非农耕民族经济生活方式有很强的稳定性,在自然环境没发生根本改变,也没有受到异质文化冲击的背景下,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一般不会变化,惯有的生活与文化习俗会稳定、不变地持续下去。 《汉书?匈奴传》载:匈奴 “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 逐水草而居 各有分地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一 游牧方式 | 逐水草而居 时东胡强,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曰,欲得头曼时号千里马。冒顿问羣臣,羣臣皆曰:“此匈奴寳马也,勿予。”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马乎?”遂与之。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使使谓冒顿曰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撃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骄……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不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羣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人!”诸言与者皆斩之。冒顿……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大破灭东胡。 《汉书?匈奴传》 第六讲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第六讲 | 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 历史文献有关游牧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