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基四步”教学模式.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三基四步” 教 学 模 式 玉溪市红塔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姚桂琼 老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潘春雷 问题的提出: 说到“备课”,老师马上会想到“抄教案”,“抄教案”似乎成了“备课”的另一个代名词;而说到“上课”,很容易想到的是教室内教师“唾沫横飞”、学生“昏昏欲睡”的情景。也许这话稍有点危言耸听,但在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中,这是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2000年,全国开始推行第八次课程改革。玉溪从2002年9月开始推行。自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各级科研机构的领导、指导下,在各学校的努力下,课改从“面”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教师们从教材、理念上有了一定的新认识,从教法上也有了一些新尝试。 但是,多年的一线教学,我深深地清楚,课改“面”上得到推广了,但“点”上的深入还不够,备课“高耗低效”的问题严重,借鉴别人的多,自己生成的少。好多老师在备两次课(可不是二次备课),教案上写一种,课本上写一种。(这是教师繁重的负担之一,一周上课乍听十二、三节课,备课十二、三节,改作业十二、三节。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小学周课时一、二年级26节,三至六年级30节。教师基本是满负荷运转。除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之外,参加教学评估、应对检查、晋升、评职称、课题研究、学习培训等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这听起来让人感觉无耐,又让人感觉心痛。这可是教师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啊!上课,部分教师还属于注入式,还有少数满堂灌的现象;部分教师的启发式变成了问题式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为基础教育教师减减负。”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 其实,老师们都很努力,也都想实现新课堂的转型,但不知该怎样转,朝哪个方向转。特别部分年长一些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但因受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已经习惯成了自然,要一下子转变,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 存在问题探因 为什么“备课”从“写教案”变成了“抄教案”?为什么上课总是由“教师讲”代替“学生讲”? 1.“教育”本身细小、繁琐(“教育是在用广博的爱,做细小的事。”),耗时多,收效微,见效慢,逐渐磨灭了教师的教书热情,再加上纷繁的社会影响,减弱了教师的职业崇敬,形成了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教书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没真正成为一种为之奋斗的事业。教师很少潜下心来,真正投入地去教书,去育人。因此,备课、上课就成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只是走过场,完成任务。 2.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家长对教育太多的关注和较高的期望值,带给了教师太大的压力,使教师只忙于顾及大家关注的焦点——分数或升学率。备课和上课时,在内容上受到了束缚,更多考虑的是知识和结论本身,而忽略了知识产生或获得的过程,考什么就上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它帮助我们建构进取型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只凭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3.要上好课,功夫要花在课前,即“备课”。“备课”不在于“写得多”(“抄得多”),而在于“钻得深”、“悟得透”。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都知道,以前是“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教”,而怎样“用教材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认识“教材”。《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上,直接引用了靳玉乐先生的观点——“教材是范例”:“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在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其实,叶圣陶老先生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因此,在备课时,先要考虑编者及作者的意图,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教师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