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肿与脱水_畜禽病理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病理基础 水肿与脱水 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蓄积过多称为水肿。由于水肿发生的部位不同,其表现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名称也不同。细胞内液体增多时称为“细胞水肿”。 水肿发生于皮下组织时则称为浮肿。液体积聚于体腔内时,称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胸水)和腹腔积水(腹水)等。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3.常见水肿类型与特点 心性水肿 肝性水肿 肾性水肿 (1)心性水肿 心力衰竭 (2)肝性水肿 肝硬变 ⒊肾性水肿 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 4.水肿的病理变化 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发生水肿时其形态学变化有所不同。 水肿组织的共性变化 水肿器官的体积增大,重量也增加,包膜被牵引而紧张发亮。此外,在组织学上水肿部的间质纤维可被分隔而稀疏。 肝水肿 5.水肿的结局和影响   水肿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原因消除后,器官结构和机能也可恢复正常。   长期水肿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1.器官功能障碍     2.组织营养障碍     3.再生能力降低 第二节 脱 水 机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水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以致体液总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脱水。 一、高渗性脱水 以失水为主而盐类丧失较少,失水大于失钠的脱水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其病理特点是: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皱缩。在临床上患病动物出现口渴、尿少和尿的比重增加、细胞脱水、皮肤皱缩等症状。 高渗性脱水机体变化: ⑴血浆渗透压增高 ,导致少尿。 ⑵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脱水的部位主要在细胞内液。 ⑶出现口渴。 ⑷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⑸婴幼儿可出现脱水热。 ⑹晚期尿钠减少。 二、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失钠大于失水,是指盐类的丢失多于水分丧失的一类脱水。 低渗性脱水 ⒈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体液丢失时只补水忽略补盐。 低渗性脱水机体变化: ⑴ADH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分泌↑。 ⑵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脱水的部位主要在细胞外液。 ⑶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病人表现为低血压,甚至休克。 ⑷出现明显的脱水体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⑸晚期尿量和尿钠均减少。 ⑹严重者出现脑细胞水肿。 三、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盐类大致按相等比例丧失,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血浆渗透压基本未变的一类脱水。其病理特点是:血浆渗透压保持不变,水的丧失比钠盐稍多一些。 等渗性脱水 ⒈原因: ⑴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胃肠引流等; ⑵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 ⑶大量胸、腹水形成; 3.等渗性脱水机体变化: ⑴ADH和醛固酮分泌↑ ⑵脱水的部位主要在细胞外液。 ⑶出现类似低渗性脱水的表现,又出现类似高渗性脱水的表现。 三种类型脱水比较表 第三节 酸碱平衡障碍 机体的内环境必须具备有适宜的酸碱度,才能保证动物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当体液酸碱度超过一定范围,会引起物质代谢紊乱,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动物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产物和碱性产物,同时也有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伴随饲草、饲料进入体内。但通过缓冲系统的作用、肺脏和肾脏的调节以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使体液的pH始终稳定在一个狭窄的正常范围内(7.35~7.45)。机体维持内环境pH值恒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一、酸碱平衡的机理和意义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完全氧化产生CO2,进入血液与H2O形成碳酸,由于碳酸又在肺部变成CO2呼出体外,因此称碳酸为挥发酸。此外,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在分解代谢中,还产生一些有机酸(如丙酮酸、乳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和无机酸(如硫酸及磷酸等)。这些酸不能由肺呼出,过量时必须由肾脏排出体外,故称为固定酸或非挥发酸。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 1)挥发性酸H2CO3,机体代谢中产生,从肺排出(酸的呼吸调节)。 2)固定酸 机体代谢产生,但不能从肺排出,可以通过肾脏进行调节(肾性调节)。 碱 1)来源 体内代谢产生,食物中获取。 2)代谢 肝脏转化(氨转化成尿素),肾脏调节(肾小管泌氨)。 体内酸的产生和排出,受以下三方面的调节。第一,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第二,呼吸系统的调节。肺可通过CO2排出增多或减少以控制血浆H2CO3的浓度,从而调节血液的pH。第三,肾脏的调节。血液和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