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课: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一、教材分析 二、幼儿情况分析及目标的制定 三、活动准备 四、教法与学法 五、活动过程 六、活动预测 一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 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水是我们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小朋友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 活的密切性,易于孩子接受和掌握。因此我选择水这一个课题。以 “小水滴旅行”这个故事为载体,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现场的实 验操作等让幼儿了解水的各种变化和循环过程,水对于人类生活的 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爱惜水资源的情感、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二、幼儿情况分析及目标的制定 1、激发幼儿喜爱探索、研究的精神,教育幼儿要爱惜水资源。 2、通过对故事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循环过程。(重点) 3、幼儿能说出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原理。(难点) 三、活动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实验操作用具:电磁炉,适量的水 。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 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 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具体方法如下: (1)经验导入法 :这一方法用在活动的导入部分。 (2)提问引导法:贯穿整个活动。尤其是重点部分。 (3)操作演示法 :应用于难点部分。 (4)概括小结法:习惯的形成。 四、教法与学法 2、学法: (1)观察法 :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2)体验交流法 :探索、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体现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情境迁移法 :学以致用 、提高幼儿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培养幼儿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五、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激发兴趣。(2分钟) 提问:(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什麼是旅行? (2)今天有一滴小水滴也要去旅行?小水滴怎样旅行呢? 2、第一次完整欣赏课件、初步了解小水滴的变化过程。(3分钟) 提问:小水滴都去过那些地方?之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让幼儿对水的变化有大体的了解) 小水滴旅行.swf 五、活动过程 3、第二次欣赏课件,具体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利用实验,掌握学习的重点 难点。 小水滴旅行.swf 按顺序播放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路线是这样的: ①从小溪出发 ②到瀑布,出现彩虹 ③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④空中相遇成云 ⑤变成雨落下 ⑥落到庄稼田野里 ⑦汇入大海 ⑧循环变成雪花冰雹。 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教师每次的提问语只有两个: (1)小水滴到了哪里?(2)它有什么变化? 五、活动过程 重难点部分的处理: 即 “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变成雨 ” (1)追加提问: (2)实验操作:利用加热电磁炉中的水,让幼儿观察形成 的水蒸气,说明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将冷锅盖放置水 蒸气上方,使蒸气凝结形成水滴,帮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让幼 儿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更利于幼儿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 提问: “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这样的现象?” 引导 幼儿说出开水时水壶上方会有水蒸气,湿衣服会被太阳晒 干,是因为水蒸气蒸发等等。 五、活动过程 情感教育:在落入田野浇灌庄稼这一环节。 提问:(1)小水滴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爱惜水资源、环保意识。 五、活动过程 结束部分: (1)抛出疑问:汇入大海,小水滴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吗? (2)得出结论:自然界水的变化是一个不断重复、循环的过程。 活动延伸: 它还会有许多奇妙的变化,例如雪花、冰雹等。 六、活动预测 孩子喜欢 “玩中学”,以“小水滴旅行”这个故事为载 体,为这堂课奠定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基调。整个过程我和孩 子就像置身于一次旅行中,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相信能 孩子够完成预设的目标,同时在活动最后,都给孩子留下了 探索的空间,鼓励他们是关注更多的科学现象,关注生活, 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标。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