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遗传病及其进展 沈 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中南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步态异常 鉴别诊断 排除非遗传性病因,如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脑梗塞、酒精或中毒性小脑变性、小脑肿瘤、肿瘤或感染浸润基底脑膜、副肿瘤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某些疾病,有遗传性共济失调一样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但无家族史,如多系统萎缩——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 单纯型:主要表现为以脊髓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痉挛性截瘫 复杂型:除脊髓损害表现外,还可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小脑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体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表现,另可伴有骨骼畸形、弓形足、皮肤病变等神经系统外表现 胸髓MRI横段面示胸髓萎缩,左为异常,右为正常对照 正常人头颅MRI 头部MRI横段面示胼胝体变细变薄,左为异常,右为正常对照 鉴别诊断 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Chiari畸形 颈椎病 多发性硬化 脑瘫 原发性侧索硬化 亚急性联合变性 第三节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脑神经、脊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为主,且多对称,具有下肢重于上肢、肢体远端重于近端的特点,可伴有内脏器官损害、骨骼畸形等神经系统外表现 遗传方式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X染色体连锁遗传(XD,XR)、线粒体遗传,也有散发病例 CMT1型 最常见亚型,约占50%,呈AD遗传 多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发病 肌萎缩自双下肢远端开始上行发展,止于股部下1/3,伸肌明显,呈倒酒瓶征(鹤腿);高弓足、爪形趾、脊柱侧弯;行走呈跨阈步态 数年后累及手部及前臂肌,不超过肘部 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CV在38m/s以下,通常小于20m/s 神经病理: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施万细胞增生,出现“洋葱头”样改变 CMT2 型:约占CMT的20%-40%,呈AD遗传;发病年龄较晚,20~30岁发病;临床表现和症状与CMT1 型相似,但病情进展较慢,症状较轻,多限于下肢;电生理检查,CMT2型患者正中神经运动NCV接近正常;神经病理可见轴索变性和有髓纤维减少,无脱髓鞘和纤维增生 CMT3型:又称Dejerine-Sottas 病(DSS),此型临床罕见,约占CMT的1%,多呈AR遗传,多于婴儿期起病;患儿发育迟缓,2-4岁才会走路,不能跑跳,腱反射消失,肢体远端感觉缺失,可伴弓形足,脊柱后凸;神经病理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施万细胞增生,出现“洋葱头”样改变,研究表明DSS可由PMP22基因、MPZ基因、EGR2基因、PRX基因、GJB1基因的突变所致,故DSS被认为是CMT1型的变异型 CMT4型:临床较少见,约占CMT的8-10%,呈AR遗传;多于婴儿期起病,呈CMT临床表现,但通常症状更重,可伴有声带麻痹、锥体束征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CMTX型:约占CMT的10%-20%,主要呈XD遗传,少数呈XR遗传;临床表现与CMT1型相似,显性遗传时,男性患者病情较女性重,而隐性遗传时患者均为男性,女性携带者通常无症状,患者可伴有耳聋和智能障碍 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病 (heredopathia atactica polynuritiformis) Refsum病即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病(heredopathia atactica polynuritiformis),又称植烷酸贮积症(phytanic acid storage),是由于植烷酸-辅酶A-α-羟化酶(phytanoyl-CoA hydroxylase,PHYH)基因或PEX7基因(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7 )突变引起过氧化酶体代谢障碍,而在体内贮积植烷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现已把它归为HMSNIV 发病年龄1-30岁,分为婴儿型和成人型;婴儿型病情较重,进展迅速,多在1-2岁内死于心、肺并发症;成人型病情进展缓慢,多存在自发缓解和复发 临床表现:夜盲、视力减退、视网膜色素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心脏病变;骨骼畸形等 肝、肾、脑等(尤其是硬脑膜及室管膜)有大量脂质沉积,并有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浸润 周围神经增厚,髓鞘广泛脱失,有“洋葱球”样改变,施万细胞的线粒体内有类晶状体形成和嗜锇包涵体 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植烷酸含量明显升高;脑脊液中蛋白可增高,细胞数正常 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延长,心电图可出现Q-T段和QRS波延长等 周围神经活检 可见髓鞘脱失、再生,形成“洋葱球”样改变,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