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 卢志渊 张俺元 2012-11-19 15:49:26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作者简介:卢志渊,张俺元,泉州师范学院 工商信息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卢志渊(1972-),男,福建泉州人,讲师,博士,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张俺元(1954-),男,福建泉州人,副教授,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内容提要:要比较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可以从国际分工、贸易关系、货币清算、共同计划、科技合作这几方面衡量。虽然表面上苏联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从经互会的特征和结局上看,苏联及其他成员国都不是得益者,因为经互会的机制使他们失去更多的机会。   关 键 词:苏联 经互会 国际分工 共同计划 科技合作   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经互会)是苏联为了和马歇尔计划相抗衡于1949年1月召集东欧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一个国际经济组织。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发布“关于在苏联对外经济中引入变化”的命令,责成苏联政府自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互会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由传统的转账方式改为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现金交易[1] (P175)。这个决定没有给经互会的东欧成员国任何回旋的余地,只能服从这决定。这个决定也标志着经互会“寿终正寝”。在42年的历程中,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始终矛盾重重。苏联总是因为在经互会中处于支配地位而被指责获得更多的利益。苏联也不甘示弱,说自己蒙受多种损失。那么,如何看待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本文从国际分工、贸易关系、货币清算、科技合作和共同计划的角度作一探讨。   一、在国际分工中的得与失   经互会成立的时候,提出要“在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2] (P43),所以经互会的主要活动就是在经济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刚开始是以贸易合作为主,20世纪60年代由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其标志是1962年经互会16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从此,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为基本形式的国际分工成为苏联在经互会推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支点。所谓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就是在一个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集中生产同一种产品,以满足有关各国的需要,借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水平,并在各国之间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和生产协作[3] (P153)。   纵观《基本原则》的精神,无非有二:一是社会主义国际分工亦即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分工是有计划的。因为“有计划的国际分工,才有助于每个国家建立正确的国民经济比例,合理地配置世界社会主义体系范围内的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防御能力”。二是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在重化工业领域展开。因为根据苏联的经验,“每个国家首先要全力发展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社会主义工业,保证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3] (P149)。   所以,根据第一个原则,要求通过一种行政的手段即由常设委员会来实现。经互会为便于开展国际分工,从1956年起先后设立了机器制造业、化学、电力、煤炭等20个部门常设委员会,负责各个部门的国际分工事宜,提出生产专业化的具体措施、方案等建议,然后由经互会会议形成决议。比如,1967年底机器制造业常设委员会作出了关于42类设备、机器和仪器生产专业化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了1800多种产品的种类、型号和规格名称。建议中包括了机器制造业方面最重要的许多种产品及比例:化学设备总产品的百分之二十,薄钢板修整设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轧钢设备的百分之八十五,滚珠轴承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石油加工设备的百分之七十五[2] (P230)。第二个原则的施行,使得经互会内部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大多集中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3个部门。在这3个部门中有较完整的分工。以机器制造业为例,到20世纪60年代末,经互会在发展机器制造业部门的专业化和协作方面,形成了一个以国际计划为基础的分工体系:保加利亚生产电机、马达和电子设备,匈牙利生产汽车,民主德国从事造船、化学、纺织机器、锻压设备、客车车厢的生产,波兰制造船舶和建筑机器,罗马尼亚生产石油采掘设备和机车,捷克斯洛伐克生产冶金和化学设备、小汽车、核电站设备,苏联以航空工业和机电产品为主[4]。   这样,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有关成员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工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机械加工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部门的发展改变了各成员国战后初期落后的工业结构。一些标志科技进步的工业部门在有关国家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其中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最为突出。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的近三十年中,保加利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2倍,在工业总产值中,新兴工业部门所占比重从17.9%上升到36.3%;罗马尼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约30倍,新兴工业部门所占比重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