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商业计划书 目 录 第一章 荆州市投资环境 一 荆州概况 二 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三 荆州市宾馆饭店业发展情况 四 政策 第二章 项目分析 一 项目概况 二 项目定位 三 项目规划设计建议 四 项目优劣势分析 第三章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一 项目投资估算 二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第四章 项目效益分析 一 项目总收益 二 项目清偿能力与盈利能力 第五章 项目推广 一 目标客户群 二 项目推广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荆州市投资环境 一 荆州概况 (一)历史 荆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的圣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使荆州成为一座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楚先民创造了堪与中原文化比美的楚文化,楚地出现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政治家楚庄王、名相孙叔敖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有20代君王在此建都,长达411年之久,不仅留下了楚纪南故城遗址、八岭山楚墓群等历史遗存,而且创造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富民强国的爱国精神,众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刻意求新的创新精神”等巨大精神财富。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近80回写到荆州,并演绎出了“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警世故事。全长11.28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名扬中外,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沙市市正式建置为省辖市;同时设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94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96年12月,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二)地理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 方公里,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人口645.73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约24万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城区居民中,80%以上住在沙市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以北京路为中心的老城区;17%居住在古城内。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湖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三)竞争优势 1、区位优势:荆州地处两湖平原中心,东连苏沪,西通巴渝,南达两广,北抵中原,是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要冲,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从荆州始发和中转的物资在24小时内可运达这一范围内的任一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荆州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与大西北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驿站,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荆州日益成为各类产业资本转移的焦点 2、交通优势:荆州位于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和二级轴线(京广、焦枝铁路)交汇处,连东西、贯南北。207国道、太(原)澳(门)、随(州)岳(阳)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和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荆沙铁路与焦枝铁路接转,货运联通全国;沪蓉高速铁路即将通车。长江黄金水道横穿全境,荆州水运通江达海:航空便利,毗邻的三峡国际机场距中心城区仅40分钟车程,开辟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多条航线。荆州长江大桥,将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连为一体,为荆州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3、科教优势:荆州科技、教育发达,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省部级重点长江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和19所中专学校,高等学科门类齐全,建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46个,在校生12万人。全市科研院所300多 家,其中目家和省属驻荆科研单位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个;全市科技人才19万人,各类专家189人,其中国家级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2人;全市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4个。 4、基础设施:荆州地处长江之滨,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日供水综合能力达到150万m3,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超过71.6万m3。电网可供负荷量为110万千瓦。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区域信息传输中心,通讯服务方便、快捷。荆州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占地63.08平方公里,区内建有荆州工业园,园内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完善。 二 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全市经济迅速发展 2011年,荆州生产总值达1043.12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