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及防护、救护知识.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 知识培训 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中国已公布的GB13690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品和腐蚀品等。 1.1 第一类: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1.2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1.3 第三类:易燃液体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4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1.5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1.6 第六类:毒害品 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1.7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1.8 第八类:腐蚀品 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 2.实验室“四防”措施 2.1 防火措施 2.2 防爆措施 2.3 防止中毒措施 2.4 防盗措施 2.1 防火措施 2.1.1 灭火器种类 1.干粉类的灭火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泡沫型灭火器 4.水基型灭火器 5.卤代烷型灭火器 (如“1211”灭火器) 2.1.2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注:灭火时,灭火器要保持直立,不宜水平或颠倒使用。 2.1.3 实验室防火注意事项 (1)防患于未然。根据不同实验地点,准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包括消火砂,石棉布,毯子,各类灭火器材。消火砂要保持干净,不得有水浸入。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处在良好状态。灭火器要保证每个人会正确使用。 (2)易燃液体和固体(有机物)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浇。因除乙醇、甲醇等少数化合物外,大多数有机物比重小且不溶于水。除小范围可用湿抹布覆盖外,要立即用消火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精密仪器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电线着火时要立即关闭总电源,切断电流,再用干粉或1211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并及时通知电器装配人员。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熄灭燃烧的电线。 (4)衣服着火时应立即以湿毯子裹住身上着火的地方已熄灭燃烧着的衣服,不应慌张跑动。否则会加强气流流向燃烧着的衣服,使火焰加大。 (5)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安全罩,防护面罩,防护板,预警预报装置,通风橱安装特种玻璃。 (6)不得用带有磨口塞的玻璃瓶盛装爆炸性物质。 (7)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明确所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工作中的危险控制点。 2.2 防爆措施 (1)挥发性有机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源。室温过高,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试剂瓶。 (2)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如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 (3)爆炸类物品,如高氯酸和高氯酸盐,过氧化氢,叠氮化钠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4)实验室一些常见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2.3 防止中毒措施 2.3.1 毒物的侵入途径 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 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大部分中毒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等。 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除误食外,主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 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毒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苯胺、硝基苯等。 毒物无论从呼吸道、消化道,还是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侵入通过毛囊吸收,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及从呼吸道侵入两者比较迅速。 2.3.2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2.3.3 实验室一些防毒措施 (1)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标识成分、浓度、溶剂、制备日期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剧毒药品必须实行“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记账,双人收发,双人双锁,双人领用) (2)剧毒药品撒落应立即全部收起,并把落过毒物的地方洗净。 (3)严禁试剂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吸烟,进食。严禁食具与实验用器具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