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PAGE 精彩文档 “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许边疆 (广东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摘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萌生了“天圆地方”之观念,并借助方、圆等图式来表达这种思想。后来,方圆形态在造物领域又衍生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两种结构,间接地反映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某种认知模式与价值模式。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证明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同时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造物设计观。 关键词:天圆地方 圆形 方形 四方 形制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老的一种宇宙观。正如李约瑟所言:“古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天地形状的最为盛行的想法,是认为天圆地方。”那么,“天圆地方”观的成因是什么?观念又是如何借助可视形态转化为实际造物设计思想?从逻辑上看,任何一种造物形态在其形成、演变及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受控于背后的概念,造物之形往往蕴藏着其初始状态下的某种逻辑。因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试图以“点”带“面”地阐述“天圆地方”观对传统造物设计的深刻影响。 玉琮形制的启示 如图一,本案例出土于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距今约5000多年。其形制结构是,外部设有四组神秘兽面纹,每组兽面纹因均衡排列而使玉琮外形犹如方柱(图二)。由于案例中部为贯通圆,故器物整体形制呈“内圆外方”特征。玉琮主要功能是祭祀,它与玉壁、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等器物共同构成我国古代重要礼器。那么,玉琮形制为何要这样设计?它是“天圆地方”观的产物?如果是,其“内圆外方”的形制与“外圆内方”的其他器物又有何异同点?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类器物形制?为此,我们不妨先从“天圆地方”观的起因分析入手。 历史上,较早记载“天圆地方”说的是西汉《周髀算经》,其中有商高与周公的对话:“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此话大意是:若用矩(木匠作图工具)的一个端点为圆心,再用矩的另一个端点画线,就能画出圆形,这个圆形即为天的形状;若将两个矩合起来,可围成一个方形,这个方形就是大地形状。显然,该观点是将地看成“矩形”,将天视为“圆”。除《周髀算经》外,《晋书·天文志》里也记载着天地间的关系。其中因观点的差异而存在两个支派,一个支派是《晋书·天文志》所称的“周髀”。“周髀”对天地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四隤”。另一支派是《晋书·天文志》中的“周髀家”,其观点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两个支派对天的描述是大致相似的,但对地的看法却大不相同。“周髀”盖天说认为地像一个倒放着的碗,而倒放的碗我们不难理解它是有曲率而非平面的,因此天与地存在着相互平行的曲面,由此推断:地是与天相吻合的静态体,但地是方,是圆?却模糊不清。“周髀家”的“地方如棋局”却说得很清楚,此观点是将地比喻成“棋盘”,而棋盘的形制是平面的方形。 那么现实中,天与地能给人以“圆”“方”的感觉吗?我们假设做个试验,白天站在平原上仰望天空,我们确能感受天空就像一个“中高外下”的大圆罩笼罩着大地,但稍有一点认知能力的人都会明白,那天边绝不会与大地相连。所谓“中高外下”的现象仅是一种视觉假象而已,古人不会不清楚这一点。笔者认为,形成“天圆地方”观的原因在于古人劳作经验的积累和对大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结果。例如,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已能打造出很圆的猎具石球,石球的出现表明古人已懂得圆形物体要比不规则石块投掷的更远,同时自然现象也在启示着人们:圆形物体是易于运动的物体。如圆形植物果实掉落在地上滚动的现象;地球因自转使北半球的星空围绕北天极缓缓地转动;每年一度的四季轮回……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圆形的,而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相反,脚下大地却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正如《庄子·天道》云:“其动也天,其静也地。”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方形来表达“静止”的大地?事实上,纯粹的方形在自然界里是不存在的,换言之,方形是古人在劳作过程中认知的产物。例如,新石器时代半坡建筑遗址(如F21)就有方形地基的出现,方形地基表明古人已懂得将木棒插在均衡的四个点上即可构筑稳固的建筑。从形态学上看,正方体与其承托面有着最大的接触,因而它具有稳定难动的特性,《尹文子·大道上》已说得十分清楚:“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得转。”显然在了解方形性格的基础上,古人将“静止”不动的大地想象成方形便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在古人心中方形还蕴藏着其他含义吗?我们回过头来看玉琮形制。 关于玉琮形制的起因,许多学者持不同观点,概括地看有以下几种:“车釭说”、“女阴说”、“图腾柱说”、“龟形说”、“太阳神说”、“织布机附件说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