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号高三历史专题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2、电信事业发展——电话: 电话传入中国 1882年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截止2003年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民国成立后 成就 时间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考纲要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的变化 (二)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三、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的变化 1、原因: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概况: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异彩纷呈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子: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子:宽松肥大 →旗袍、上衣下裙。 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男子: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子:宽松肥大 →旗袍、上衣下裙。 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20世纪上半期) 时代特征 服 饰 特 征 表 现 阶 段 3、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清代官服 等级森严 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清朝 西装 中山装 中山装;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老师们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 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 旗袍的演变 改良旗袍(民国初年) 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 民国上袄下裙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列宁装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不爱红妆爱武装 干部装 (二)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西方人来华 2、西餐 : ①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②?原因: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 (四)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④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 ⑴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⑵表现: ①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②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 ③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阅读下列材料: “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 馈赠者以茶食肆中鸡蛋糕、 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 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 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有什么变化? 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人们的饮食变化还有:吃西餐、抽烟卷喝咖啡等饮料。 老北京的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