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上第六七单元经济社会生活和科技房思想文化复习课件
* 大家有没看报纸的习惯?为什么要看报纸,从报纸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 和科技思想文化 单元复习 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20.社会生活的变化 2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题目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江苏南通人, 清末状元, 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阅读思考: 思考 张謇兴办实业 背景: 口号: 目的: 成就: 结果: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阅读思考: 张謇兴办实业 背景: 口号: 目的: 成就: 结局: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提出“实业救国” 挽回中国的利益; 发展本国工商业。 创办大生纱厂 纱厂最后被吞并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南通博物苑(1905年创办)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你知道吗?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发展阶段 特 征 原因 从洋务运动到 清朝末年 萌芽阶段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黄金时代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进程: 程度: 水平: 特征: 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发展 极不平衡。 行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 范旭东创办的大久精盐公司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小结: 状元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说一说 火车、轮船的出现有何作用? 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期电报机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早期的照相机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民报》 《新青年》、《每周评论》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科学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报纸: 《申报》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它在编印教科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始人夏瑞芳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剪发辫 4.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 3.穿新式服装 2.禁止缠足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小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通信: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 3.文化生活:照相、电影和报刊的流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4.社会风俗方面:剪发辫、改变服饰、禁止缠足、改旧礼仪和旧称呼。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类别 人物 时期 成就或作品 评价 科技 詹天佑 1861-1919 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侯德榜 1890-1974 撰写《制碱》 发明“侯氏制碱法” 著名化学家 思想 魏源 鸦片战争 时期 编写《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