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社会杂志
社会
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 ·
2018 6
犆犑犛
第 卷
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 38
武洹宇
摘 要:与过去普遍认为中国“公益”概念舶 自近代 日本的观点不同,本文发
现中国本土的“公益”语汇至少在清代中期已经出现,并具有经济收益、国家
利益与地方公事三种用法。其中,表示“国家利益”的语义很可能随着《万国
公法》的东渡而重塑了日本近代的“公益”概念,并于 世纪末伴随宣传维新
19
思想的著述出版而传入中国,成为变革话语的建构工具。“公益”概念遂于清
季十年得以普及并发生语义重构。综观其重构以后的语义格局,系列新生语
义的现代特质一方面在于其所表征的“国家利益”被赋予了支持政体转型的
群学理论与变革实践,另一方面亦承载了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地方之间错
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公”合法性资源的争夺,两个方面共同反映出
中国“公益”的开端与国家制度近代转型之间的同构关系。这一同构在何种
程度上可能形塑了中国公民性在特定文化脉络中的历史养成,或能为今天探
讨公益慈善与公共精神提供一种关注本土内生属性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公益 概念谱系 语义结构 近代转型
“ ” :
犜犺犲犉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狅犳 犌狅狀犻 犻狀 犕狅犱犲狉狀 犆犺犻狀犪 犃
犵狔
作者:武洹宇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
犃狌狋犺狅狉 犠犝犎狌犪狀狌 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犛狅犮犻狅犾狅 犪狀犱
狔 犵狔
, ) :
犃狀狋犺狉狅狅犾狅 犛狌狀犢犪狋狊犲狀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 犈犿犪犻犾狑狌犺狌犪狀狌 犿犪犻犾.狊狊狌.犲犱狌
狆 犵狔 狔 狔@ 狔
本研究受中国慈善联合会“竹林计划”( )资助,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
2016犣犔犑犎251
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志士与中国近代公益话语的萌芽”( )、中山大学人文
犌犇16犡犔犛06
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1709001)的阶段成果。[犜犺犻狊狉犲狊犲犪狉犮犺狑犪狊狊狌 狅狉狋犲犱犫 狋犺犲
狆狆 狔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