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发育疗法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NPT 定义:一类改善脑组织病损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技术。 特点:依据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机能及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方法 Bobath技术 Rood技术 PNF技术 Brunnstrom技术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运动再学习 Bobath疗法 背景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5.12.1907-20.1.1991)和其丈夫Karel Bobath(14.3.1906-20.1.1991)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理论基础 Bobath主张按照正常的个体发育的顺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常的运动反应。治疗中先抑制痉挛,由痉挛模式转化为控制的正常模式。 主要论点 治疗原则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基本技术与手法 控制关键点 反射性抑制 调正反应 平衡反应 感觉刺激 关键点的控制 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 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控制躯干肌张力) 近端关键点:头颈、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的张力) 远端关键点:腕、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下肢及足的张力) 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肌张力 偏瘫痉挛模式 头:患侧屈曲,面向健侧 躯干:向患侧屈曲并向后方旋转 肩胛带:后撤,下沉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尺偏 手指:屈曲,内收 骨盆:上抬,向后方旋转 髋关节:伸展,外展,外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趾:屈曲,内收 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 RIP) 躯干抗痉挛模式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肩的抗痉挛模式 手的抗痉挛模式 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躯干抗痉挛模式 手的抗痉挛模式 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肌张力 ATNR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TNR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改变头颈的位置来改变上下肢的肌张力 TLR (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紧张性迷路反射 下肢伸肌痉挛严重者应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使肌张力下降 Positive supporting reflex 阳性支持反射 偏瘫患者支撑期时要避免此反射,因此反射可加重下肢伸肌痉挛 在患者迈步时指示患者先将膝关节屈曲,放松髋关节,使足的外侧及足跟先着地,从而预防下肢伸肌痉挛的出现 Crossed extension reflex交互性伸肌反射 刺激健侧足底使患侧下肢屈曲缓解伸肌痉挛 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 牵拉肌肉、轻轻拍打肌腹可促进弛缓肌肉的收缩 通过训练患者的坐位、立位、跪立位平衡等引导患者的头颈和肢体运动,诱发平衡反应 感觉刺激方法 关节加压 抑制性挤压 交替性轻推 用手、毛刷、冰块等刺激皮肤感觉 拍打 促使肌肉收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适用于肌肉弛缓的偏瘫患者 辅助器具的使用 早期不主张使用,而应加强患者肢体的负重能力 如果治疗师利用远端关键点不能有效地控制肢体的肌张力就应利用踝关节矫形器进行矫正 理想的矫正位置应使踝关节背伸和外翻,使小腿肌肉处于牵拉位置降低肌张力 AFO和绷带的应用 运动控制训练方法 肢体的负重训练 控制训练 定位放置训练 自主运动的训练 矫正异常步态 Bobath理论认为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 ;矫正划圈步态的训练主要有以下方法: 坐立位时的内收、内旋训练; 伸髋时的膝屈曲控制训练;(桥式运动) 膝关节屈曲时的踝背伸动作; 迈步时的骨盆放松训练等。 Brunnstrom 技术 背景 Signe Brunnstrom (70年代)是瑞典物理治疗师,他创立了一套脑病损伤后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提出了“恢复六阶段”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要点就是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功能运动; 此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偏瘫病人。 基础知识 共同运动 中枢神经损伤后,患侧肢体不能做单关节的、随意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形成了特有的运动模式,此种运动模式称为共同运动。 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