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作探究:“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 “我”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 “我”幼稚、无知,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充当了战争的炮灰。 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题解: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铭文的起句,“我”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在黑板上。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 小说已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奠定了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 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 (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 (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 (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4)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比较阅读 《一个人的遭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比较阅读 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但叙述的角度不同,有着怎样的区别? 《一》:为国而战 《流》:为法西斯卖命 《一》: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 《流》: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比较阅读 参战目的:《一》中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 《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一》中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 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 《一》中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比较阅读 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一》:索科洛夫是在和别人交流;《流》:“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科隆市,诞生在一战期间。二战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先后在法国、前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被俘,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点》( 《正点到达》)《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里?》等。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战争,1985年他去世以后,联邦总统都亲自为他抬棺材送行。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华沙之跪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反思战争 10月18日,日本反对派自民党总裁安培晋三参拜了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北京和首尔立即给予了强烈谴责。他让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再次成为日本同邻国关系的恶化剂。至少目前安培晋三显然还做不到“反省过去,放眼未来”。 因为珍爱和平 我们回首战争 * * * * * * * * * * * *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战争既是谋杀,也是自杀!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主人公的战争遭遇,从而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 2、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体会文章的主旨。 整体感知 填充下面的空格: “我”是一名_________,受了____伤,但“我”始终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才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是一名________,“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确认:这里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物业管理培训课件.pptx
- 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4.doc
- GB T 34520.7-2017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标准.pdf
- 自编教材审核表(模板).pdf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PPT.pptx
- [大庆]黑龙江大庆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选调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ISO9001 14001 ISO45001检查表审核方法全套.docx VIP
- 增光膜规格说明书.pdf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课件.pptx VIP
- 2024 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打印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