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实习课教案
编号:QD—0706—13 版本:C/0 流水号:
2010机电(2)班 共 6 页
课题名称
平面锉削
实习内容
1、平面锉削的基本方法
2、锉削时两手用力的压力变化
3、平面度的检验方法
授 课课 时
3
需 用课 时
6
使 用时 间
第4、14周
课
题
要
求
技术理论知识
懂得锉削时两手用力的运锉方法和速度节奏
实际技术操作
进行交叉锉、顺向锉的训练,掌握检查平面度的方法
设 备 、工具
刃、量具
准备
台虎钳、划线工具、12寸平锉、钢丝刷、刀口尺、油扫、挂图
重点
锉削姿势训练和锉削方法
难点
锉削压力的运用和两手配合
示范操作准备
1、板材:A3
2、规格:80 mm×60 mm×10 mm
教学回顾
授课教师: 审阅签名:
提交日期:2013-8-28
教学方式方法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5’
复习导入 5’
师:提问学生
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板书、提问
生:做笔记
回答问题
清点出勤人数,检查配套工作服
【回顾】 1、锉刀的装拆和握法
2、锉削时的操作方法和姿势要领
3、对上次作业进行点评,成绩公布
【引入】
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操作要领,现在我们就讲讲平面锉削的要求和测量。
【设疑】
1、平面锉削的锉削方法有哪些?
2、你了解平面锉削的检测方法吗?
解决设疑1 5’
师:板书分析讲授
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师:板图说明
师:边示范、边强调 5’
生:认真听讲
师:板图说明
师:边示范、边强调 5’
生:认真听讲
师:边示范、边强调 5’
生:认真听讲
师:板书、强调
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师生互动 10’
第二课时
解决设疑2
师:板书分析讲授 10’
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师:配合工具示范
生:认真听讲
师:配合挂图讲授 10’
生:认真听讲
【新课】
一、平面锉削的锉削方法
1、 交叉锉: (示范)
优点: 锉削平面度好的特点,锉刀与
工件的接触面大,锉刀较易掌握平稳。从
锉痕上可以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 图1 交叉锉
于不断地修正锉削部位。
缺点:表面粗糙度稍差,且锉纹交叉。
操作方法:锉削时与工件方向约成30°~40°,并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交叉锉削。
适用:修正平面、粗加工。
2、顺向锉: (示范)
优点:锉纹清晰、美观和表面粗糙度较
小,锉纹整齐一致。
缺点:修正平面困难,如锉刀与工件的
接触面小,锉刀较难掌握平稳。 图2 顺向锉
操作方法: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适用:适用于小平面和粗锉后进行精加工的场合
3、推锉:
优点: 容易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缺点:由于运动方向不是锉齿的切削方向,且不能充分发挥手的力量,
故切削效率不高。
操作方法:双手横握锉刀往复锉削。
适用:狭长平面或采用顺向锉受阻时
和修整时余量较小的场合。
二、锉刀的运动
锉削要领:水平锉削,直线运动。 图3 推锉
为了使整个加工加工面的锉削均匀,无论采用顺向锉还是交叉锉,一般应在每次抽回锉刀时向旁边略作移动。
● 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做操作示范,教师点评,纠正不足之处。
三、锉削平面的检测方法
在平面的锉削过程当中或完工后,常用钢直尺或刀口形直尺,以透光法来检验其平面度。
1、锉削工件时,由于锉削平面较小,其平面度通常采用刀口直尺(或直钢尺)通过透光法检查。检查时刀口直尺应垂直放在工件表面上,并在加工面的纵向、横向、对角进行多次的检测,以确定各方向的直线误差。
2、刀口直尺在检查平面上要改变位置时,不能在平面上拖动,应提起后再放到另一检查位置,否则直尺的测量棱角边容易磨损而降低其精度。
3、用刀口直尺在检查平面时,在自然光亮的地方,被检查的工件与目光平齐。
4、塞尺作塞入检查:平面度误差值的确定,可用塞尺作塞入检查。塞尺是用来检验两个结合面之间间隙大小的片状量规。可一片或数片重叠在一起作塞入检查,并作两次极限尺寸的检验后才能得出其间隙大小。
图4 用刀口形直尺检查平面度
师:黑板板图
下达任务书
控制课堂 5’
生:分析、读懂任务书
生:各小组分析讨论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