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螺旋体(spirochete) 支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chlamydia) 立克次体(rickettsia ) 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定义 致病性与免疫性 综合性思考题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 螺旋体: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跃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 一类无细胞壁呈多形性的,可通过滤菌器,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 一类呈多形性或球杆状,G-,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数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虱、蚤等)传播 。 衣原体: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e)动物的淋巴细胞红色的是寄生的立克次氏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螺旋体 (spirochete ) 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螺旋体 1.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 2.疏螺旋体属--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螺旋体 3.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 关于梅毒(syphilis)的起源和传播有很多争执,据西方学者认为,在15世纪以前欧洲无梅毒。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水手回到欧洲时,将此病传播到意大利、西班牙。 有人认为1488年,葡萄牙舰队将梅毒带到印度。也有学者认为,1498年哥伦布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由于感染梅毒船员的到达,将梅毒也带到印度。 通过商业往来,梅毒也进入了我国,1505年在广东省首先发现和记述了梅毒病例,此后,梅毒便从沿海到内地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有效地取缔了妓院,禁止卖淫活动,对性病进行广泛的普查普治,经过十年的努力,已于1959年基本上消灭了梅毒,1964年我国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消灭了性病,这一举动震惊了世界,轰动了全国。 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病又在我国死而复生,特别是梅毒发病人数大大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梅毒螺旋体 致病因素 1. 菌体表面的外膜蛋白 2. 透明质酸酶 3. 免疫病理损伤 所致疾病: 梅毒 传染源:病人(唯一传染源) 致病过程 梅毒螺旋体 一期梅毒--外生殖器硬下疳 二期梅毒--梅毒疹 二期梅毒:左--手掌梅毒疹 中--肛周扁平湿疣型梅毒疹 右--梅毒性脱发 三期梅毒发生于2年后或更长,全身组织器官损害。传染性少,但破坏性大。 先天性梅毒 晚期先天性梅毒 钩端螺旋体(钩体) 致病物质 内毒素样物质(endotoxin-like substance, ELS) 溶血素 细胞毒因子(cytotoxicity factor, CTF) 所致疾病--钩体病 传染源:鼠、猪(尿液排出) 致病过程 钩体 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持久 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人型支原体(M. hominis) 生殖器支原体(M. genitalum) 穿透支原体(M. penetraus) 溶脲脲原体(Ureaplama urealyticum) 1.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正位显示左中肺叶模糊阴影,左肺门增大。 2.溶脲脲原体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女性-输卵管炎 男性不育 女性不孕 流产、早产、死胎、 低体重儿 免疫性 巨噬细胞可杀灭支原体 IgG1、 IgG2调理 SIgA 细胞因子TNF-α、IL-1 微生物检查 1、分离培养 非典肺炎病人取痰或咽拭子, 溶脲脲原体培养取尿道拭子,时间较长 阳性率不高。 2、血清学检查 经典的方法:冷凝集试验 病人血清中有冷凝集素,在4°C环境人红细胞与抗原凝集较好。但特异性、敏感性较差。阳性率约50%。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 立克次体是1910年由Ricketts从389例斑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1913年,Prowazekii从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也找到了病原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