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质量意识培训_F版.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出在哪里? 别让质量意识成为木桶的最短那一根木片 质量是检验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差不多就行了 第四节 破除传统的质量观念 * 质量在工序上创造(检查最小化) 休哈特——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制造阶段。” 依靠检查来保证产品品质的做法,不但会出现不良品,也会出现把勉强符合规格要求接近不良品交与客户的事情,另外,这种做法,对品质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而且生产效率不高.这样下去,竞争力就无法培养. * 扁鹊论医 一次周王召见扁鹊说:“寡人得知,当今世上你名气最大,还有谁的医术比你高的?” 扁鹊说:“我家世代为医,论医术我大哥第一,二哥第二,我只能排名最后”。 周王不解,“为啥你的名气最大?”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 故事体会: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质量是检验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差不多就行了 *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一个不良品就是一条士兵的性命。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 故事体会 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 2、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我们是生产者,但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到100%。这样我们会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 质量是检验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差不多就行了 * 处处都是“≈”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这个人可是人人都认识啊。 胡适先生在一片文章里就揭晓了谜底: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是中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但经常看不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记性不太好,思维也不够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差不多就好了!” “差不多先生”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白糖,他买了红糖回来。他妈妈责怪他,他摇摇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都差不多嘛!”读书的时候,老是问他:“北京西边是哪一个省?”他回答说是陕西。老师说,是山西。他听到以后说:“陕西和山西不是差不多嘛?”后来工作了,在一个当铺里当会计,经常把十记成千,或者把千记成十,老板责怪他,他觉得很委屈:十和千就是多一撇、少一撇,差不多嘛! 后来,他生病了,要找王医生,但家人没有找到王医生,找到了汪医生,但汪医生是兽医,他觉得也差不多,于是,汪医生用治牛的方法给他治疗,“差不多先生”因此一命呜呼!临死前,他用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嘛!”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品质没有差不多!如果都是差不多,那品质就千差万远。 看完这些您认为 “差不多”还行吗? * * * 这张图片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你能说出他们哪边做的不好吗? 让我说的话,他们都修的很好,技术也都很好,那为什么还会造出这种谁都不敢开的铁路来呢,这也是质量意识不够,在开工前并没有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点来进行防范,所以,别以为有了技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