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云港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讲
参考译文: 自从宋朝廷不强劲,本末倒置,贤能的人身处下位,无德无才的人身居高位。渐使外族处于强势,宋室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大臣却像堂上燕鹊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施耐庵、罗贯中二人,身在元,心系宋,虽然生活在元朝,但对宋室衰亡,心存愤恨,因此对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愤恨不已,就在《水浒传》中描写大破辽国以发泄愤恨;对宋室南渡苟安心存愤恨,就描写水浒众将灭方腊以泄愤恨。敢问借以发泄不平之愤的是什么人呢?那是以前啸聚水浒的强人,想不称他们忠义之人也不行啊。因此施、罗二位先生写了《水浒传》,又以忠义二字命名它。 24.(5分)AD(A项是张飞智取瓦口隘;D项是老人并没有携带足够的食物) 25.(10分) (1)(6分)①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心地善良。②对彩云暗示提醒:聪慧眼明。③对凤姐好言劝慰:忠心事主。(每点2分) (2)(4分)鸣凤。(1分)鸣凤是高公馆的丫头,被高老太爷作为礼物送给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姨太太,(1分)最后绝望,投湖而死。(1分)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来代替鸣凤出嫁。(1分) 26.(5分)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2分)让人体会到中国文化特有的语言、美学、价值系统。(3分) 27.(4分)阅读和写作旧体诗,(2分)寻找平仄对仗的韵律和关系,(1分)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1分) 28.(6分)①学习格律知识,感受音乐般的韵律和字词间奇特的关系;②学习古人的表达,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③吸取古典情怀的诗性营养;④经常阅读和写作旧体诗。(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审 题 要 点 ①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②捕捉关键句。 a.内容上: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b.结构上: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臵于文首、文 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③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这对分 析思路大有帮助。 审 a.关联词。如“和、及、另外、同时”表并列,“不 题 仅、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递进,“然而、不 要 过、其实、与其相反”表转折,“因此、所以、总而 点 言之”表因果等。 b.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能表 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 分析概括 段内层次 答 题 要 ①提取观点句。 ②划分段内层次。 ③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 ①大体概括每段段意。 ②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3~4个部分。(这里 点 分析概括 必然有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18.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6分) 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 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 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 一、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试题设置有效度高,区分度大,考出了学生真实水平。均分3.66,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 参考答案 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评分细则: 按照评分标准一点2分评改。许多学生答题时往往把前两点的第二个“不同”丢掉,分别扣1分,所以得4分的较多;答成“①时代的文化风貌;②人士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评为0分;只举事例,没有概括,或答案来自别的段落均为0分。 二、存在问题: 1.答案只会从原文中简单摘取。如断章取义地答成 “有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不明白原文中“杂陈”是指两种不同的文化风貌和两种不同的神韵情采。 2.不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概括,却答成事例的罗列;甚至从别的语段找答案。 3.语言概括能力差。如答第三点时直接从原文中摘抄“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会意气风发,在另一个时期又超然物外”。 三、建议: 1.现代文教学中也要加强审题训练,防范低级错误。 2.阅读教学中加强筛选和概括能力的训练。重视语言表达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19.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6分) 答案: ①检验各派学说能否一以贯之; ②考验人格能否臻于至上; ③建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④能容纳和包涵外来文化; ⑤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关“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7自然段,“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石”“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容纳和包涵”。第8自然段,“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就可以了。 最低分0分,最高分6分,均分4.17分 学生主要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答案几乎是照抄原文,没有概括。如,一学生答案:①圆融精神成为检验诸子学说和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