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水准方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 跨河水准方案设计 2014.11.25 目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2456 一 作业规范 PAGEREF _Toc12456 1 HYPERLINK \l _Toc23049 二 任务概况 PAGEREF _Toc23049 1 HYPERLINK \l _Toc5562 三 测区地理条件概况 PAGEREF _Toc5562 1 HYPERLINK \l _Toc16922 四 跨河水准布设方案 PAGEREF _Toc16922 1 HYPERLINK \l _Toc18901 4.1 测回法跨河水准布设 PAGEREF _Toc18901 1 HYPERLINK \l _Toc19069 4.2 全站仪法水准高程测量 PAGEREF _Toc19069 3 HYPERLINK \l _Toc1451 4.3 全站仪对向观测 PAGEREF _Toc1451 4 HYPERLINK \l _Toc20133 五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PAGEREF _Toc20133 5 HYPERLINK \l _Toc11865 5.1 观测方法概要及适用距离 PAGEREF _Toc11865 5 HYPERLINK \l _Toc8390 5.2 测回数及限差 PAGEREF _Toc8390 6 HYPERLINK \l _Toc4238 六 人员及仪器安排 PAGEREF _Toc4238 7 HYPERLINK \l _Toc14589 七 费用预支 PAGEREF _Toc14589 7 HYPERLINK \l _Toc12690 八 成果提交 PAGEREF _Toc12690 7 HYPERLINK \l _Toc9883 九 附件 PAGEREF _Toc9883 7 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 一 作业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二 任务概况 现有一段从A地到B地的附和水准路线(假设的),该路线需跨越一条宽约3公里的大河,为完成水准路线的测量,现设计一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案,从而测出河两岸的高程,完成整个路线的水准测量。 三 测区地理条件概况 河段处于江汉平原上,河两岸的地势比较平坦,且地形相似;两岸均有人工铺设的水泥路,可以找到避开草丛、沙滩、芦苇等易产生复杂折光的地方来架设仪器。水面较为平静,没有大风大浪,不考虑潮汐影响。 四 跨河水准布设方案 4.1 测回法跨河水准布设 如下图所示,路线由北向南推进时遇到河流阻碍,则水准测量布设方案如下: 图4.1 该方法为测回法,即在河的两岸选定立尺点b1、b2和测站I1、I2。I1、I2同时又是立尺点。选点时使b1I1与b2I2。 观测时,仪器先在I1处后视b1,在水准尺上读数为B1,再前视I2(此时I2点上树立水准标尺),在水准标尺上读数为A1。设水准仪具有一定的i角误差,其值为正,由此对读数B1的误差影响为Δ1,对于读数A1的误差影响为Δ2,则由I1站所得观测结果,可由下式计算b2相对于b1的正确高差 (4.1) 将水准仪迁至对岸I2处,原在I2的水准标尺迁至I1作后视尺,原在b1的水准标尺迁至b2作前视尺。在I2观测得后视水准尺读数为A2,其中i角的误差影响为Δ2;前视水准尺读数为A2,其中i角的误差为Δ1。则由I2站所得观测结果,可按下式计算b2相对于b1的正确高差 (4.2) 取I1、I2测站所得高差的平均值,即 (4.3) 由此可知,由于在两个测站上观测时,远、近视距是相等的,所以由于仪器i角误差对水准尺上读数的影响,在平均高差中得到抵消。 仪器在I1站观测为上半测回观测,在I2站观测为下半测回观测,由此构成一个测回的观测。观测测回数,跨河视线长度和测量等级在水准规范中有明确规定。跨河水准测量的全部观测测回数,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各占一半。或分别在白天和晚间观测。测回间应间歇30min,再开始下一测回的观测。 为了更好地消除仪器i角误差影响和折光影响,最好用两架同型号仪器在两岸同时进行观测,两岸的立尺点b1、b2和仪器观测站I1、I2应布置成如下两图,布设时尽量使b1I1=b2I2,I1b2=I2b1。 图4.2 图4.3 为了尽可能使往返跨越障碍物的视线受相同的折光影响,对跨越地点的选择应满足如下几点: 要尽量选择在两岸地形相似、高度相差不大而跨越距离较短的地点; 应力求避免通过草丛、沙滩、芦苇等地点的上方; 两岸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