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蒲辅周先生讲舌诊.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分享 精品资料整理 蒲辅周先生讲舌诊 蒲辅周讲舌诊 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宝贵经验,是望诊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 病之“经络”、“脏腑”,“卫、气、营、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必形之于舌,舌为辨证的重要依据。 舌质与舌苔的区别与关系 舌质与舌苔是两回事,不浮起为舌质;浮起为舌苔,苔刮之能脱(即舌苔能够刮掉)。 舌质为脏气的表现,浮胖娇嫩属虚,坚敛苍老为实。 病是苔之根,苔为病之苗,有诸内必形诸外,视舌苔可以知六淫之轻重浅深。 舌质及舌苔亦是病情寒热及浅深依据。 舌苔图一 健康的舌苔:颜色淡粉,表面清爽干,不肥厚。口腔清洁无异味。舌苔光润,表面上无牙印 看舌质—— 舌头的润燥看门道:舌之润燥辨津液之存亡,不拘何色,但以润为津液未伤,燥为津液已耗。 舌体强硬的情况:舌体强硬者,外感热病为邪热炽盛,热入心包;杂病多为中风之征兆。 舌头镇颤的情况:舌震颤者,久病为虚;新病多为热极生风。 舌头短缩的情况:舌短缩者,反映病之危重——舌红绛短缩,肝肾之阴耗竭;舌润短缩兼青色,为寒邪直中厥阴。 舌头歪斜的情况:舌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的征兆。 看舌苔颜色—— 薄白苔 白苔: 白苔候表邪! 舌白苔而润,或白而薄,风寒也,宜温散; 舌苔白而燥者,温邪也,宜辛凉法。 若舌白尖红,是风热已入气分,病在手太阴,治宜轻清凉解,不宜辛温发表,免伤肺津。 白兼边缘红,内热已露,亦宜轻清凉解法,忌温散发表。 淡黄苔 黄苔—— 黄苔候里证之热邪! 若黄苔带一分白,即有一分表邪未尽。如纯黄无白,邪方离表而纯属里证(伤寒、温病同例)。若见白苔中见黄,或微黄而薄,是邪初入阳明里,犹带表证,必微兼恶寒,宜凉解,不可攻下。 深黄苔 黄而兼燥,但恶热,不恶寒,是外邪已入阳明之里,或伏邪欲出阳明之表,此时胃家尚未实,宜凉解清透。 若舌红绛中仍带黄白等色,是邪在气营之间,治法宜清营分之热,并宣透气分之邪,两解以和之。 焦黄苔 如厚黄燥刺或边黄中焦黑起刺,脐腹胀满硬痛,乃里实确证,方可攻下,宜承气法。 舌苔边黄中心黑腻,是胃热蒸动湿邪,中焦痞满,呕吐便闭,治宜苦辛开泄中焦。 若舌苔微黄薄滑,治宣轻清透表,开泄上焦,使邪外达而解,不可用苦辛降泄。 看舌苔润燥—— 凡舌苔黏腻,或白或黄,而口不渴,是湿之证候。 滑苔:舌面水份过多;为寒湿内侵 白而黏腻者,为寒湿; 黄腻苔 黄而黏腻者,为湿热。 痞满——苔白黏腻,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湿邪结于中焦,宜苦温法以开之。 若苔黄黏腻,痞闷,呕恶,二便俱不利,此湿热结于中焦,宜苦寒微辛法,以开之泄之。 湿遏化热,苔黄而燥(见焦黄苔),由阴变阳。若心下按之痛者,热痰固结也,治宜苦辛降泄。 若发热或潮热,表之不解,清之不应,要知热从湿中来,治宜宣通气分,湿去而热自解。 冒雨雾湿邪,或坐卧湿地,发热,自汗不解,虽身热不欲去衣,口不渴饮,舌苔灰白黏滞,法宜辛温和表,湿邪自去,不可误用苦寒伤阳,以滞湿邪。 舌苔粉白边红,是疫邪入膜原,此证变化最速,其势最猛,宜用苦辛温宣透法。 无论伤寒、温病,凡正气虚者,舌必娇嫩而薄,或淡红,或微白,皆可稍佐补药(指益气生津之品),不可过表和误下。 若见舌苔黄而厚,白而腻,属内邪未清,不可遽进补药(指补气、补血之药)。 黑苔—— 红舌黑腻苔 黑苔——辨足太阴之寒热! 舌苔灰黑而滑者,见吐利,腹痛,手足指冷,六脉皆沉细,乃太阴寒湿,治宜温脾利湿。若寒饮伤脾者,治宜温中和脾逐饮。 若白苔而兼带灰黑黏腻浮滑者,此是从雨露中得之,为太阴之表邪,治宜解肌渗湿。 白苔带黑点,或兼黑纹而黏腻者,此太阴湿热内结,治宜利湿清热。若黑而燥刺,是阳经热邪(实则阳明),治宜清火解毒兼治阳明。 若黑而坚敛焦刺,乃阳亢阴竭,胃汁肾液俱涸,危证(古称不治),治宜救阴增液兼清热,大剂与之,缓则阴涸而死。 红舌—— 淡红镜面舌 红色候少阳内发之伏邪(即伏气温病),伏邪多借少阳为出路。 如淡红、嫩红、白中带红,是温邪之轻者; 如纯红、鲜红起刺,此是胆火甚,营分热,乃邪伏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其证非轻,宜救阴泄热为要,滋少阴之水,而少阳之火自解,大忌风药(风药性燥)。 若舌色红而光,其色鲜明者,属胃阴干涸,治法犹可滋养胃阴,宜甘凉之品。又如风温、温疫等; 舌鲜红者,宜从手少阴治,或从手厥阴心包络,即是治心(清营法)。 舌绛(深红),是邪热入营分。 舌纯红而鲜,是邪入包络,治宜清开兼芳香透络。若素有痰火,必致痰涎内闭,急防痉厥,宜清开佐清火豁痰之药。 黄苔而中绛者,是胃火灼心,用心胃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