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农业微生物学--内容 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转化;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Single Rod (Bacillus) Streptobacillus Arrangement (Note bacilli in chains) 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Electron Micrograph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a Diplococcus 1.7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 Penicillium sp )青霉菌 参考书目 教材 袁红莉. 《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尼克林著,林稚兰译.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0. Madigan, Martinko, Parker.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9th Edition) Prentice Hall,2000. 参考书目 马迪根等著,杨文博等译.微生物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陈华癸、樊庆笙主编.微生物学(修定第四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陈文新主编.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期刊 微生物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 菌物系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思考题 微生物与所学专业间的关系. 分布广, 种类多 无孔不入,随遇而安 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微生物资源学 1.2 微生物多样性 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多样性 二、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 三、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多样性 四、微生物的抗性多样性 五、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多样性 1.2.0 微生物的共性 绝大部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由DNA链上的基因所携带,除少数特例外,其复制、表达与调控都遵循中心法则。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途径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途径基本相同。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都以ATP作为能量载体 1.3 微生物的重要性 农业 环境 能源 医药 食品 1.3 微生物的重要性-农业 土壤的形成及其肥力的提高有赖于微生物的作用。 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或是抑制有害微生物。 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绿色食品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防病、防虫害、供肥。 1.4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成就 1.4.1 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1.4.2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主线 重大事件 1.4.1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 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 ②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 ③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④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1.4.1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认识微生物的四大障碍 个体过于微小 群体外貌不显 种间杂居混生 形态与作用后果难以认识 微生物学的发展主线 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 进展 古中国的制曲、酿酒技术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东坡酒经》 特点 视而不见 臭而不闻 触而不觉 食而不察 得其益而不感其好 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初创期(1676-1861) 进展 形态描述,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业余科学家 只上过中学的布店学徒工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Member of Royal Society 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 Antony van Leeuwenhoek 奠基期(1861-1897) 进展 生理水平的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 细菌学奠基人:科赫 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1822-1895) 奠定微生物学理论,开创新的微生物学科 否定“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 Preventative vaccination-Immunology Fermentation caused by Microorganisms,解决了当时生产中提出的许多难题。 创造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方法 巴氏消毒法:60-65℃, 30min Louis Pasteur, one of the gre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