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 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D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三、探究释疑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新课讲授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荣氏兄弟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纺织业 面粉业 地区分布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作用: 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 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作用: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④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四、课堂小结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