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正名”思想总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孔子“正名”思想总释 摘要:孔子“正名”论由来已久,其不仅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更是先秦诸子百家名辩之开源。因孔子“正名”一说中阐述不甚详尽,由是自孔丘后各家各派学者于“正名”理解各有千秋,自在情理。从早期正文字论、名分论、名誉论等,到近代胡适“以名正名”、冯友兰“以名正实”,皆极大丰富了孔子“正名”思想。进入20世纪后,西方逻辑远入中国,“正名”在逻辑上语用逻辑、概念等方面得以广阔外延。故吾侪务必总整各家之言,以咨鉴后来,本文有意为之。 关键词:正名;名分;逻辑;总述 随“西学东渐”,关于中国哲学的讨论研究俨然炙手可热。而中国哲学的分支即中国传统逻辑也因之为各大学者所热衷。孔子首倡的“正名”思想在新时期背景下被不同程度的解读,使之孔子思想有现代思潮的影射。 蒙应、甘安顺在《孔子正名学的逻辑贡献》 河池师专学报 1987年第二期认为:孔子的“正名”学说,无疑是为了恢复名分等级制度,以实现其复兴周礼的政治目的。但在其“正名”理论中,确确实实包含和揭示了一些合理的、有着一定科学价值的逻辑思想。如果不存偏见,就应肯定孔子的“正名” 河池师专学报 1987年第二期 马振泽在《论孔子的正名思想》 《河北学刊》 1931.1中认为:孔子所谓的“正名”实际上不是“正名” 《河北学刊》 1931.1 “正实”,即纠正人们实际掌握的权力、实际享受的待遇、实际尽的义务对“名位”、“名份”规定的背离,其中最重要的是纠正在下位者实际拥有的权力对其“名位”、“名份”的背离。这也就是说,正名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在下位者交出自己攫取的按其“名位”、“名份”不应拥有的权力,将其归还给应当拥有这一权力的在上位者,例如鲁之三家把鲁国的大权退还给鲁之公室,这是孔子正名的根本宗旨。 普理禄在《孔子“正名”说的伦理意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六期中认为:孔子的“正名”就是以“正字”为基础和起点的“正分”。在社会政治领域,孔子的“正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六期 而笔者认为,孔子“正名”思想在不同的解读下都有其情理和理论性,因而在各领域里面都能看到“正名”的先进性。尤其在逻辑领域,孔子“正名”思想体现了早期中国哲学逻辑的发端。 “正名”思想的提出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 《史记》(四布精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王室没落乏力,诸侯割据侵伐,周朝的制度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据《史记· 《史记》(四布精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 在《论语.子路》中记载: 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朴其所不知,盖阔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放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这里,孔子将“正名”列为首要政治前提,并且对“正名”的作用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于“正名”的内涵则没有很好的论述到,故后人在对于“正名”的内涵上作了大量的假想和揣测。 “正名”即“正字” “正字”,即做文字的规范工作,名作字解。就目前所能见的文献来说,最早对于孔子论 语作注的为古文经学家马融:“正百事之名”。马融之后,其高徒继承了这一说法。“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礼记》曰:‘百名已上则书之于策。’孔子见时教不行,故欲正其文字之误。” 袁钧《郑玄论语注》卷七 1页许慎《说文》云:“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段注为:“ 名,自命也。《统祭》曰:‘ 夫鼎有铭。’ 铭者,自名也。此许所本也。” 则名的本义是铭刻,后引申为自命名,也就是字。在论语中孔子叹道“觚不觚”《论语 雍也》的情况,也进一步表明了孔子对于当时事物分类命名的一些看法,所以从第一个层次来说,孔子的“正名”应该是一种“正字”。“正字”的目的也就在于言顺。仅仅是从本章的字面和内容看,“正名”只是把“名”、“言”、“行”紧密联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和“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也”,两段明确说明行为由言语导出,语言由“名” 袁钧《郑玄论语注》卷七 1页 三.“正名”即“正名分” 而正名分我们又可以分开成为三条主线,一条是正世子之名,一条是正君臣等级关系,一条是正“礼”。首先从孔子答问时的背景来看,当时的卫国是出公辄继承了卫灵公的君位。灵公生前外嬖佞臣弥子瑕,内惑荡妇南子,导演了其子蒯聩杀母未遂,逐子废嗣,以及以后的其子其孙争夺君位的一系列混乱。孙继祖位,与当时的通行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制有所抵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