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基础知识.pptVIP

  1. 1、本文档共2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管理师 主讲人:宋黎媛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科学。 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教材第1~2页)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2008.5考试-3级多选题) 其一,相对的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 其二,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的增长、变化) 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教材第2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教材第2~3页) (1)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2)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3)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提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材第3~5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008.5考试-3级单选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 经济运行过程中影响互惠交换的主要障碍有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2008.11考试-2级3级多选题)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练习题 1. 下列哪些不是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 A.相对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 C.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效用最大化 2. 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 ) A.供给方 B.需求方 C.中介方 D.合作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 A.实证研究方法 B.调查研究方法 C.规范研究方法 D.理论研究方法 4.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是( )。 A.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B.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C.现象本身“不是什么”的问题 D.现象“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教材第5~7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 公式: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定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 Es=(△S/S)/( △W/W)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即Es=0。供给无弹性, 即Es→∞。供给有无限弹性, 即Es=1。单位供给弹性, 即Es>1。供给富有弹性, 即Es<1。供给缺乏弹性 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一级劳动力为男性成年人,二级劳动力为中年妇女)。 二.劳动力需求(教材第7~9页)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劳动力需求量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