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知识 1.1:教育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 AECT’94定义 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国内比较多的是采用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ECT)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定义 2004年12月25日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优化。 基础知识 1.2: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 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作用。 1.促进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为学习的终身化、全民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有效实施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比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化社区、学习化城市、学习型组织,正在逐渐营造一个社会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化社会;以学习者个性化为基础的网络化课程为每个愿意学习的个体提供了“量体裁衣、按需所求”式的“自助精神餐厅”;不断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打造一个融生活、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崭新格局;具有非凡的超越时空局限的各种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正在把原本支离破碎、画地为牢的各种教育机构整合成超级教育航母,等等。 2.引发和支持了教育文化多元化诸多方面的嬗变 有学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内涵和方式。具体说来: 就阅读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3)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就写作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 (2)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在远程交流中写作的协同化、群体化。 就计算机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 (1)从数字计算走向用基于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及高速运算; (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 (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计算机仿真世界;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 (4)多媒体数据库的设计与制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创造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的各种新技能。 3.促进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这主要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所谓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或学习者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认知功能作用,改善和发展自身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冲突性或探究性的,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其原因,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为了创设这种情境,教师应当把主要的工作放在设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设计上,而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解上。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可以利用电子出版物提供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从局域网或互联网中获取信息,达到学习资源的共享。 (3)利用超链接技术,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使之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思维特点。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结构,使学习内容走向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在这种学习材料的作用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而锻炼创新思维。 (4)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作电子作品(e-works)。例如,学生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