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西美学比较 二、中国传统美学 二、中国传统美学 二、中国传统美学 二、中国传统美学 二、中国传统美学 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一)道——中国传统艺术外精神性 1、道家的“天道”,儒家的“人道”,佛教的“佛性”。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3、“形神”关系上,神似重于形似。重在“传神”。 4、“意境”: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①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②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③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1、“气韵”与“气韵生动” “rhythm and emotion”(林语堂) 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 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 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 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 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 ②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 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 (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1、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天人合一”。 2、中国艺术史上,“言志”与“缘情”两大流派。“以情融理”与“以理节情”。 3、“情”与“理”的关系。 “理之于诗,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钱钟书《谈艺录》) 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 ①“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 ②“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 (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1、中国远古艺术:诗、歌、乐、舞一体。 宗白华:“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 2、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线的艺术 3、“线的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特点: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舞蹈、刀兰戏曲、古典小说等等都是线的艺术。 中国戏曲是一种“点线串珠式结构”。(带戏上场) 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一种“线性结构”。 (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1、钱钟书:“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虽然人人都可具有悟性,但只有博采众通、工夫不断,才能达到“悟”的境界。”(《谈艺录》) 2、禅宗的“顿悟”与艺术的“顿悟”。 3、艺术家与艺术匠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道驭技”,后者“有技无道”。 4、庄丁《庖丁解牛》的寓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1、中国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就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是指事物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统一的途径。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 ①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是多样统一,将不同事物统一为整体。 “同”是把同类的东西堆积到一起。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②从“对立统一”来看,更能体现“和”的朴素辩证观。 “刚柔”、“虚实”、“动静”、“形神”、“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3、“中”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①“乐而不淫,衰而不伤”——“A而不B”或“甲而不乙”的公式巧妙地求得对比中的平衡,达到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美。 ②“中”的更高境界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就需要加强“度”的把握。 潘天寿:“天平和中国的老秤是同样的平衡,但老秤的平衡较好,是得势的平衡。”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4、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三种境界: 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 禅宗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即心即佛”。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艺术境界,实际上也就达到了真的境界、善的境界、美的境界,也正是在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中国传统艺术将审美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与理想追求。”(《中国艺术学》) 中国传统美学: 美与善统一;表现、抒情、言志;《诗经》、《楚辞》;“天人合一” 西方传统美学: 美与真统一;再现、模仿、写实;《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主客分立” (一)儒家美学(孔孟) “仁”、“入世”,“人与社会和谐” 唐代大诗人杜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