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MicrosoftWord文档.docVIP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1、国学概念的意义 “国学”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最为响亮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意思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说起这概念,它并不是“国产”的,而是十八、十九世纪日本人的发明。只要我们到日本各地的图书馆去看看就会发现,日本人在图书目录分类中,就把关于他们本国文化与文学研究的著作列在了“国学”一栏里。他们所说的“国”,是指他们本国,是和洋学对立而提出的。在上一轮的世纪之交,有一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便把这个概念引入了中国。中国古代也有“国学”这个名词,但概念与现在所说的国学不一样,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这在周朝就出现了。比如《周礼·春官·乐师》就说:“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的国学就是指国立学校。清代乾隆时有个叫刘绍攽的学者,刊刻过一本《国学讲义》,就是他在国学中教授学生的讲义。 我们叫“国学”,外国人则叫汉学。以前我们国人也曾叫过“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中学”就是指“中国的学术与文化”。但“中学”或“汉学”,只是一个隐去主体立场、缺少情感维系的科学名称,而“国学”则寄寓了中国人无限的爱国情感,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国学的基本分类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传统文化的代码,尽管是近代的事情,而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精神的研究,则应该从孔子算起。是孔子建立了中国经典体系与文化学统,从而也开始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 关于传统学术的分类,筹划最早的是孔子,影响最大的是《隋书·经籍志》,最为合理的是章太炎先生。孔子最早办学,在他的“孔子学院”中,根据学生自己的优长,分了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曾国藩按义理、词章、考据的学问分类,把德行与政事都归于了“义理”,把言语归于了词章,把文学归于了考据。看来德行应该是关于道德理论的,是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如同今天大学里的“政治系”。“言语”科,相当于“语言系”,“政事”科相当于“行政管理系”,“文学”科相当于“文献系”。孔子的这个分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分类,而是从教育的结果所体现的特点说的。因此并不完全适合于传统学术。长期以来,学术界通用的是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这个分类是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像清朝皇家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就是按这四部来分类的。“经”中包括了“五经四书”,即传统儒家经典。“史”包括正史与各类历史性记述,像方志地理也都归于了这一类。“子”包括了诸子百家,像三教九流都归到了这一类。“集”包括了各种诗文集子。这个分类基本上能把中国传统学术全部包容进来,而且也易于理解。但它把“小学”即关于文字、音韵的部分,归于了经学。这在现代人看来,就不好理解,也不太合理了。因此章太炎先生讲国学,在传统学术分类的基本上,把“小学”专列了出来。这样就分成了五类,即: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 从研究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这五类蕴含五个方面的意义:小学,这是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管钥;经学,这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史学,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诸子,我们也可以称作“子学”,这是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文学,这是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全部。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学术的发展,国学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不断吸收和接纳它种文化,发展自己,丰富国学之府。 小学 根据现代学科分类,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据古学记载,古代是八岁上学的。《大戴礼记·保傅》篇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髪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所谓“小艺”,就是识字、算数、待人接物的礼节以及洒水扫地之数的劳动技能。如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就曾解释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识字。因为入学主要是读书,而读书必先识字。《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因此《艺文志》里把十种“文字学”书归在了“小学”类中。 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困惑,这些东西那样艰深,连学者都不一定能搞懂,古代的小学生怎么能读懂呢?其实这是因为古今语言变化造成的隔阂。就拿《尚书》来说,这不过是古代的一些政治报告、告示之类的东西,它只能是当时的大白话,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听懂、能看懂的。可是在今天读来,却是那样艰涩。正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变化,才出现了训诂学、音韵学。 古代把“小学”类放到了“经部”,是因为这是读经书的一个基础。要想通经,必先通小学。由小学入经学,这是一条传统的治学之路。同时“小学”作为一门学问,也是由研究经典文字开始的。我们在这里讲“小学”,目的也是为了阅读包括经典在内的古书。小学是一条通向古典的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