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数字通信相关教材,完成OQPSK信号通信系统仿真.pptxVIP

查阅数字通信相关教材,完成OQPSK信号通信系统仿真.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QPSK调制解调;7.查阅数字通信的相关教材,完成OQPSK信号通信系统的仿真。;OQPSK研究背景及意义; OQPSK的基本原理 ; QPSK调制可以看成两个BPSK调制构成,输入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分成两个速率变为原来一半的序列,然后经过极性转换变成I(t)和Q(t)双极性信号。I(t)和Q(t)两路信号相互正交。;QPSK解调原理: 在QPSK解调中,常采用的解调方式是相干解调 已调信号为 同相路相乘可得到下式;正交支路为: 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因为同相路和正交路是经过极性转换的,即:1对应二进制数据中的1,-1对应二进制数据中的0,由上式,经过判决电路后就可以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QPSK的星座图 QPSK信号可以用星座图表示,也成为矢量图。它表明了各个符号(11,00,01,10)间的相位和幅度关系,四个双比特符号分别表示QPSK信号的四个相位,相邻两个相位相互正交。在这些相位偏移关系中,01对应11, 00对应01等,相位偏移90度.或者是00对11相位偏移180度。;OQPSK调制解调原理: 与QPSK相同的是相位关系,即:把输入信号分为两路,然后正交调制。所不同的是,同相和正交两支路的码流在时间上错开了半个周期。因为两支路码元上偏移了半个周期,每次只能有一路可能发生极性翻转。所以,OQPSK信号能跳变的相位只能是0度、正负90度,不会出现180度的跳变,OQPSK与QPSK相比,信号的包络波动幅度有限,经过限幅放大后的频带范围也要小,所以性能也更加优良。其星座映射图如下: ; OQPSK信号的产生方法相对于QPSK的产生方法仅仅在Q支路上增加了一个 Ts/2(半个周期)的延时电路。 ; OQPSK信号的解调同QPSK解调原理基本相同,因为在调制时Q支路信号在时间上延迟了半个周期,所以在解调端的Q支路上也应该延时Ts/2再进行抽样判决,从而保证对两个支路能进行正确的交错抽样,然后经过并/串变换来恢复原始信号。;OQPSK仿真; plot(f,10*log10(abs(d_NRZf).^2/T)); axis([fx1,fx2,fy1,fy2]); xlabel(频率(Hz)); ylabel(功率谱密度(dB/Hz)); title(基带信号功率谱图); grid; ;串并转换 d1=[]; d2=[]; for i=1:N if rem(i,2)==1 d1((i+1)/2)=d(i); else d2(i/2)=d(i); end end dd1=sigexpand(d1,2*fc*N_sample); %功能同上 gt1=ones(1,2*fc*N_sample); d_NRZ1=conv(dd1,gt1); figure(1); subplot(2,4,2); plot(t,d_NRZ1(1:Lt)); axis([tx1,tx2,ty1,ty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title(上支路基带信号时域波形图); grid; [f1,d_NRZ1f]=T2F(t,d_NRZ1(1:Lt)); figure(1);;figure(1); subplot(2,4,3); plot(t,d_NRZ2DLY(1:Lt)); axis([tx1,tx2,ty1,ty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title(下支路基带信号时域波形图); grid; [f2,d_NRZ2f]=T2F(t,d_NRZ2DLY(1:Lt)); figure(1); subplot(2,4,7); plot(f2,10*log10(abs(d_NRZ2f).^2/T)); axis([fx1,fx2,fy1,fy2]); xlabel(频率(Hz)); ylabel(功率谱密度(dB/Hz)); title(下支路基带信号功率谱图); grid;;载波 h1t=A*cos(2*pi*fc*t); h2t=A*sin(2*pi*fc*t); figure(1); subplot(2,4,4); plot(t,h1t); axis([tx1,tx2,ty1,ty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title(载波信号时域波形图); grid; [f3,h1tf]=T2F(t,h1t); figure(1); subplot(2,4,8); plot(f3,10*log10(abs(h1tf).^2/T)); % p=2/T *10*log10(abs(h1tf)为求功率谱的公式 axis([fx1,fx2,fy1,fy2]); xlabe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