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程及教学论绪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课程及教学论绪论

零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 ——教学论成为独立学科(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现代教育学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课程论成独立学科(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各自学科群。 1.古代思想,批判继承。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始终面临着如何看待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的问题。 2.国外理论,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动力。 三、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 百余年来,我国主要经历了四个大的学习借鉴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主要是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以学习和实验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为主。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凯洛夫教学理论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广泛学习发达国家主要是美苏等过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注重多种体系的广泛涉猎,合理借鉴。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主要是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②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具体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 ③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以学习和实验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为主。 他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①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杜威由此进一步延伸,学校即社会。 ②教育目的。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③从做中学。他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第三个阶段,学习苏联凯洛夫 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工作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独立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时期: (1)20世纪20—30年代 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如蔡元培改革北大,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批判国外教学理论的同时,进行一些有特色的教学理论探 索,提出或深化了一些教学思想,如“双基原则”、启发教学。 (3)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课程论研究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教学论自身学科群日益壮大。 结合国情,独立探索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国外四种关系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 二元模式论者视课程和教学为两个独立系统,各自在其领域内法内变化,互不交叉,互不包含。 2、相互交叉模式 就是课程与教学两个系统连接在一起,系统部分重叠,但彼此没有上下关系,也无包含关系。 3、包含模式 包含模式是指课程和教学两个系统相互一寸,而且其中一个为另一个的次级系统,如教学附属于课程系统或课程附属于教学系统。 4、二元循环模式 循环模式强调课程和教学两系统直接的回馈因素,课程与教学两者虽然分开,但两者彼此互相影响。如图所示: 课程与教学是不同的实体,有各自的理论体系。 课程与教学相互联系而且互相依存。 课程与教学虽然是可以分开研究和分析的实体,但无法独立地运作。 国内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教学论和课程论相互独立。 3.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课程是为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教学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相应地,课程理论主要探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理论则主要关注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没有必要把这个放到那个的框架内去发展。因此把课程论和教学论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但是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手段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还存在着某些重叠部分。 这个统一联系的基础就是课程与教学在实践中的内在联系。 邓宗怡详细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两者在三个不同的层次都互相联系。他认为在政策和社会层次,政策和理想课程阐释了学校课程的目的,然而要转变为课程文件和材料时,就与教学相互交织。 其次,这些文件和材料表现在学科、学程或项目时,其内容是用选择、组织、架构和转换内容以达成课程与教学目的的方式。 最后,课程和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在课堂环境中融为一体。课程包含了教学的内容,而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