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7 后掠机翼和三角机翼传力分析 * 4.7 后掠机翼的传力分析 * 4.7.2 多梁式三角翼的布置形式 * 后掠机翼传力分析 三角机翼传力分析 一、后掠机翼的传力分析 1. 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刚度特点:因为v↑、c↓,更细、长、薄,所以弯曲 刚、扭转刚均比直机翼差。 变形特点:弯曲→附加的扭转变形→副翼反效加剧v ↑,要求总刚和局部刚度更高,所以刚度 强度与重量的矛盾更突出,特别是刚度。 用单块式,但常不易带中央翼,所以出 现混合式。(中机身容积紧张;或根部 壁板有开口:如起落架舱门、机关炮) 受力特点:三角区的存在,导致“后掠效应”机翼后 掠时,一般翼肋仍垂直于梁(或墙)的居 多。 此时外段的情况与直机翼相同; 不同之处:根部出现三角区→后掠效应。 后掠效应:由于三角区的存在,导致弯矩M引起的正应力向后缘集中,即越靠近后缘,正应力越大的情况。 因长桁长度不一,刚度就不同,后缘长桁刚度大,分配的载荷也大。或换个说法:M作用下,因为B、C点支持刚度不同,剖面不符合平剖面假设,出现翘曲。 此时σg=σ0+Δσ,σ0:基本应力; Δσ:次应力,可达σ0的30~40%,为自身平衡力系,影响区为1~1.5B,而且对剖面的内、外段结构都有影响。 2.单块式后掠机翼 以上共同点:壁板受正应力,所以三角壁板也可受剪切。 在机身侧边至少有四个铰接接头。 3.梁架式根部后掠翼传力: (1)原因: · 机身容积紧张,不允许中央翼通过,只能用 集中接头。 · 起落架舱(开口), 破坏了闭室盒段和壁板。 · 梁式: i) 如用双梁等。由于双梁效应,后梁载荷大, 但H后小,所以受力不利。 ii) M有很大分弯矩,需很强侧肋;Mt在根肋处转 成一对力 ,改由两梁受,可能导致梁加载或 卸载。 梁架式(由主梁,前后梁,根肋,侧肋组成受力构架) 可以改变构件布置,连接 ,设计出理想的传力路线;如可使弯矩M只由主梁传,而主梁取机身轴线;扭矩Mt可由梁架的多条 路线传走。总之, 对这类静不定梁架式结构,可设计传力路线,尽量发挥各构件的效率。 (2)构造特点: 由若干梁,连同根肋、侧肋(本身都类似“梁”受载)搭成一个骨架,M、Q、Mt转成这些构件的一个力或力矩传给接头。 (3)传力分析注意点:分析传力路线 1) 哪个支持哪个; 这是一组构件, 相互支持, 共同受载. 2) 力要传得进来; · 如弯曲固接接头; · 传弯时两构件轴线不一致,要第三个构件与之固连; · 连接的简化— 固、铰、弱固。 ↓ ↓ 缘、腹都连 缘不直接连,有加强蒙皮间接连 3) 力要传得出去(传力路线直通机身才能传出)。 弯矩M:先通过结构参与把M由壁板传到梁上(M1,M2) 剪力:主梁、后梁传给机身。 扭矩Mt(包含外段传来的扭矩与D点的弯矩分量M2″) 二、多梁式三角翼的布置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放射治疗技术 第二章物理学基础..ppt
- 放线菌的科普..ppt
- 放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件..ppt
- 飞度FIT上市会产品介绍资料..ppt
- 飞行程序设计6.1 非精密直线进近设计..ppt
- 飞行管理数学建模..doc
- 飞行计划基础算法..docx
- 飞行器可靠性工程..ppt
- 飞行器调节PID感度平衡..ppt
- 飞行手册翻译作业..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