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讲解(下)(浙江工业大学)
PAGE
PAGE 23
第七章 古汉语被动表示法
任何叙述句都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一个动作行为的句子,必然存在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与主语的关系问题。主语和动词谓语的关系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施事者,一种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即受事者。据此,主谓之间有两种关系: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古今汉语表示被动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形式标志的,一种是无形式标志的。所谓有形式标志即句子中有助动词、介词等表示被动的词语,从句式本身能看出来的,这种句子就叫被动句或被动句式,如现代汉语主要用“被”。所谓无形式标志的,即句式本身没有表示被动的词语,本身跟主动句差不多,人们只从意念上、概念上知道主语是被动者,这叫做概念被动或意念被动。
一、被动句式
现代汉语最典型的是“被”字句,古汉语被动句式比较多。
1.“(於)于”字句,即:动+介词“于”+主动者
①卻克伤于矢。
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
这种句式先秦比较常见。注意:
A 并不是介词“于”本身能表示被动,而是动词已用于被动的意义,“于”只不过引进主动者使之更明确,如:“卻克伤”。正因为“于”使被动明确,所以古人常用之于对比,一表主动,一表被动:
③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④物物而不物于物。
B 并不是所有的“于”都是被动句,有的“于+名”是引进处所做补语等。有时不好辨别,须紧密结合上下文来辨别:
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
②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懦,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③随亡于荆,吴并于越,智伯灭于晋阳之下。 (韩非子·说疑)
④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
2.“为”字句,即:主语+“为”+主动者+动词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为”字句是古汉语常用的被动句,现代也用,“为”的作用跟“被”差不多,位置、性质都一样。由这种主要的格式还发展出另外几种:
主语+“为”+主动者+“所”+动词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
主语+“为”+动词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主语+“为”+“所”+动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同样要注意“为”是个很灵活的词,既可作介词,也常作动词,要仔细辨析:
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②翟永令母皈心释氏,日诵佛不辍声。永令佯呼之,母应诺;又呼不已,母愠曰:“无事何频呼也?”永令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悦,彼佛者,日为母呼千万声,其怒当何如?”母为少止。
3.“见”字句,即:主语+“见”+动词
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请师见拒,辞行被拘。 (后汉书)
③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说难)
④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
这种句式的“见”与“为”差不多,可对译。但“见”与“为”有一点不同,“为”可直接引进主动者,“见”不可,如要引进,只能在后面再加“于”引进主动者,构成:
主语+“见”+动词+“于”+主动者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注意:有的“见”字句表面上跟被动一样,实际并非被动:
①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
③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韩非子·说难)
④加少孤露,母兄见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见”在此是副词,类似现代汉语“别见怪”、“莫见笑”、“希见谅”,一般称之为指代性副词,形式上作状语,意义上是指代动词宾语,一般指代第一人称。
“被”在先秦主要不是用于被动,而是动词“覆盖”、“遭受”等。如:
①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屈原《哀郢》)
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
③项王身亦被七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
④晋献惑于骊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楚辞·七谏)
⑤赵被兵,必亲韩。 (史记·白起列传)
一般来说,“被+名”肯定是动词,“被+动”才有可能是被动。
二、意念被动
所谓意念被动是指这种情况:有些表示被动的句子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没有什么区别,在形式上与主动句一样,实际上主语是受事,是被动者。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史记)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像这种被动表示法,由于它在形式上与主动句一样,并没有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如“为”、“见”等),所以不能算真正的被动句,更不能称被动句式。但由于它以主动句的形式表达出被动的内容,或者说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在语义内容上却是被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