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哥本哈根大学vs丹麦广播技术大学 交通的综合与分解——快与慢? 分与合? 看似规整却没有人情味、割裂交往的汽车主导的交通模式。 看似杂乱却能和谐共处、为人们的起居生活提供便利的街道。 从中世纪到现代文明 在传统的中世纪城市中,步行街控制了城市的结构。商人和手工艺人、富人和穷人,年轻人和老人都在街上共同生活和工作。这种城市体现了综合型城市结构的优缺点。 功能主义城市结构则反映了分区的规划,其目标是将不同的功能分离开来。他的代价是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以及更单调乏味的环境。 结论:综合的城市规划——按照不同的时期而不是按照不同的功能来确定发展方向或者扩展的地区。 城市和住宅区的公共空间可以是富于吸引力并且易于接近的,以鼓励人和活动从私密环境走向公共环境。相反,公共空间也可以设计成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难以出入其中的场所。 柔性边界是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它们常常能够起到承传连接的作用,使居民和活动在私密与公共空间回旋时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够更加轻松自如。 3)吸引或者排斥? 如何做到吸引? 有地方可去—— 短捷而方便的道路— 有事情可做—— 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 4)开放或者封闭? RE 仔细权衡封闭或者开放常常是必要的! 公共生活的私有化! 在私有建筑群和商业区等处设立似是而非的公共间已经成为了一种明显的趋势,例如横穿都市街区的私有购物拱廊、地下街系统以及旅馆中巨大的室内广场等。 这样可能会导致有趣的景观,但是它会导致人群的分散,把人和活动有效的封闭起来。公共空间由于无人光顾而失去其诱人的魅力。城市因而变得冷清、乏味和危险。 交通公共化或私有化? 在步行街中,人们在自己的城市里来往自如,而在汽车城市中街上只有汽车。车中虽然也有人和活动,但从人行道上看,这已景象非常凌乱和短暂,使人无法看清车内的人和事, 人的运动变成了汽车的交通。 新建成的一些住宅把停车安排在距离住宅100-200米处,这对于改善公共交通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些地区,街道上的行人和娱乐活动都有增加,为接到平添了魅力,也为邻里间的经常性的、非正式的见面创造了条件。采用开放式的交通而不是将交通封闭于汽车中,或者隐匿于分散的道路系统以及地下通道和停车场中,还可以达到破坏公共设施和犯罪危险的积极效果。 现实意义 在历史的这一时刻,中国的城市正在急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受着巨大的变迁,我希望本书所提出的人性化规划原则能对这一重要的进程有所启发。 ——杨盖尔 2002年7月1日于哥本哈根 我国社区发展规划的问题 1)重物质建设而忽视社会利益。 2)欧风美雨的潮流与文脉的断流。 3)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错位。 4)社区空间“外部性”的屏蔽与隔离。 5)计划经济时代小区设计的延续。 1) 西方社会的城市历程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2)以人为本、平民化、日常化的设计思路。 3)城市与社区活力的营造在于关注活动对空间的意义,空间与交往应当相得益彰。 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总结 1)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2)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方法 3)比较研究方法 4)双向思维研究方法 5)模型构建研究方法 主要观点总结 交往与空间? 究竟是“空间”承载了“交往”,还是“交往”塑造了空间? 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善待市民和他们珍贵的户外生活。 用生活化的语言回答了两个问题,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 1)户外空间如何支持着交往活动 2)交往活动如何激活着户外空间 以往的线性的物质空间设计思维一味强调空间设计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事实上人的行为却是多样性和不可预知的。 该书倡导不仅要重视空间的塑造,更要了解空间中的交往,了解在空间中发生的故事。在方法论上对功能分区为主导的城市设计与规划表现出不满与委婉的批判,试图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设计理念恢复城市和社区的活力。 全书解答了两个问题: 方法论和技术层面 关注对象: 全书倡导了三个转变: 认识论层面 价值观层面 设计理念: 思维方式: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主义。 从空间主导的单向思维到 空间与交往互动的双向思维。 人本主义的关怀 后现代的设计思路 交往的空间与空间的交往 结 语 “本书时刻提醒我们,设计不仅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特殊要求,也要考虑个人或群体的平凡的、甚至是琐碎的日常需求。 ——因为正是这些日常状况构成了我们生活与城市的主要内容。” ——拉尔夫 厄斯金 交往与空间 ——JAN GEHL 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第四版) 扬·盖尔(J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