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振动实验报告(包含梁模态实验和转子动力学实验).docxVIP

强度振动实验报告(包含梁模态实验和转子动力学实验).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强度与振动实验技术报告 学 院:能源与动力学院 姓 名: 学 号:SX1 导 师: 指导教师:沈 承 同组人员: 2015年6月 实验一 单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吸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单自由度系统施加动力吸振器,减小其振动量,观察实验现象,灵活掌握动力减振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于二自由度反共振原理设计动力吸振的基本理论,测试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了解动力吸振器的设计过程,采用动力吸振器后单自由度系统的减振效果。 三、实验原理 所谓吸振就是将原系统的振动能量转移到附加系统,从而使原系统的振动减小。动力吸振器利用联结在振动系统上的附加质量的动力来实现吸振,即将原振动系统的振动能量转移到附加的弹簧质量振动系统上了。单式动力吸振器是一个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与单自由度振动主系统一起构成二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如右图所示。主系统质量,刚度,位移。吸振器质量,刚度,位移。激扰力为。 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无阻尼): 设其稳态响应为 代入得到: 令——主系统的固有角频率; ——动力吸振器的固有角频率; ——主系统的静位移; ——质量比值; 上式可以改变为无量纲形式: 当单式动力吸振器的固有角频率等于外力的角频率时,外力正好等于动力吸振器的弹性恢复力,此时设备不振动,从而达到了减震的目的。因此,可以调节动力吸振器的质量或刚度,使其起到减震的目的。设备安装了动力吸振器后,整个系统变成了两个自由度。共振峰对应的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当时,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动力吸振器主要用在外力角频率不变的场合,或者当外力角频率改变时,能控制动力吸振器的固有角频率随外力角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场合。 四、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江苏联能力学教学装置、力锤、位移传感器、YE6251数据采集仪、计算机、激振器等。 五、实验步骤 1、将系统安装成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利用锤击法,得到系统的大致固有频率。 2、将激振器对准单自由度系统,将信号源设置为输出正弦信号。 3、在固有频率附近调节信号源的频率,观察输出幅值为最大时的频率为单自由度系统的共振频率,同时记下加速度的幅度。 4、将吸振块安装于第二个质量块上,用电涡流传感器对准此质量块,打开一个FFT视图,并调节附加质量块杆的长度使其与上面的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 5、将吸振块安装于第一个质量块上,打开信号源让其对第一质量块激振,这时记录下加速度的幅度。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试件原固有频率由图1可知:42.6HZ 图 SEQ 图 \* ARABIC 1 (2)吸振器固有频率由图2可知:39.7HZ 图 SEQ 图 \* ARABIC 2 (3)无吸振器的试件原始响应,可以发现固有频率时的响应幅值 图 SEQ 图 \* ARABIC 3 (4)加上吸振器后的响应,可以发现固有频率时的响应幅值明显降低。 图 SEQ 图 \* ARABIC 4 七、实验分析 单自由度系统在固有频率下发生共振,产生较大的响应幅值。接入吸振器后,系统成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在原固有频率正弦激励信号下,可以发现原系统的振动幅值几乎为零,达到吸振目的。理论上,当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和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原系统振幅为零。 实验二 梁模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分别利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方法、单点激励多点响应方法得到梁的模态参数,观测实验现象,理解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理解模态模型验证的必要性。 二、实验内容 选取一端简支一端固支结构的梁,利用两种模态测试方法对梁进行模态实验,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利用模态理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差异。 三、实验原理 当系统的所有阻尼均为比例阻尼或小阻尼时,阻尼矩阵为对称实数矩阵,可经模态坐标变换后解耦变成对角阵,系统频响函数可按实模态展开。若在点激励,在点测量,则对于粘性阻尼频响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为第阶模态刚度,为第阶主振型向量中第个元素,而为第阶主振型向量中第个元素。当激励频率在系统某阶固有频率附近时,该阶模态导纳便起主导作用,其余各阶模态导纳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即 亦即: 从而有: 由响应的幅频曲线的峰值位置,便可近似确定阶固有频率。由两侧半功率带宽,可以确定阶模态阻尼比。 本次实验采用一端简支一端固支梁,当采取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方式时,将梁等分18份,测量中间的17个测点,进而获得前四阶模态参数。取第5点作为响应点,依次敲击1至17号测点,可以得到: …… 显然可得,1阶振型为: 按照上述原理,可以依次测得2至4阶振型向量。 由于缺少响应的相频特性,故不能直接确定各分量的正负号,我们参照软件自动绘制的振型图,将各自分量的正负号确定出来。 对于简支梁的一点激励多点响应法,与上述原理相同,只是我们使用该方法,测得的是频响函数矩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