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许衡的管理思想及当代价值.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许衡的管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摘 要:元代名家许衡发展朱熹儒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为元代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理学思想做出努力,处于朱熹到王阳明理学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许衡的管理思想,首先从他的一生的经历谈起,他所处的不同的境遇,面临的每一次选择,都从侧面表现他形成思想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成果。在他生平的基础上分析他的品德言行,更有助于对他的思想的理解,角度会更切合,理解更深刻。最后,得出许衡管理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让我们受益匪浅。 关键词:许衡;管理思想;当代价值 许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次为国家献言献策,用教育传播理学,他的管理思想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一、许衡的生平及著作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为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王封乡李封村)人,出生于新郑县,至元十八年三月,许衡于家乡病故,享年73岁。许衡曾到河北大名府讲学,学识渊博,致力教学,故人们匾其斋为“鲁斋”,号为“鲁斋先生”。元代人将他与著名的理学大师吴澄并称,“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许衡,南有吴澄[1]”,一个是元初北方处于重要地位的理学家,一个是元中南方有名的理学大师[5],两人思想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为元代理学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衡在一生中完成了很多作品,他的著作有《许文正公遗书》、《许文正公杂著》、《许鲁斋先生集》、《鲁斋遗书》、《鲁斋集》、《鲁斋词》、《授时历》、《编年歌括》等等。 (一)少时求学 从金泰和九年(1209)到南宋理宗淳元年(1241),这一阶段许衡自幼接受教育。 许衡是个天资聪慧的人,从小好学,跟大多数名人一样,特别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据《元史》记载,许衡七岁入学,老师传授文章知识,他就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老师回答是为了科举,他反问道,仅仅是这样么?许衡爱刨根问底,对知识一探究竟,类似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导致老师纷纷辞去,由于这样的情况更换了三位老师。许衡二十五岁时,处于蒙金交战时期,政权动荡,战火纷飞,蒙古骑兵强占新郑,许衡来到山东泰安躲避战乱,在此期间他用行动表示了他的高尚品德。 (二)遇理学之师 从南宋理宗淳二年(1242)到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许衡学习程朱理学,是他理学思想的启蒙阶段。 36 岁时,他偶然知道元世祖忽必烈身边重要的谋臣姚枢放弃做官,来到河南辉县的苏门山隐居,他就急忙从河北赶来拜师求学,因此能够读到南宋大儒朱熹标注的《四书》等一系列关于程朱理学的典籍,并记录摘抄下来。经 7 年长时间的研读和实践,到 41 岁时已心领神会,得心应手。许衡就像当时的许多北方儒士那样,对朱熹的学识赞赏有加并充满敬意,开心到每天晚上想到这都会手舞足蹈,激动万分。从那以后放弃他以前学的学说,专注研究学习程朱理学,苦心钻研,以将其广泛传播为目标和责任。 (三)官场五进五退 元中统元年(1260)到至元十八年(1282),这是他入官朝政,建言献策的阶段,在至元八年(1271)到至元十八年(1281)期间,许衡执掌太学,培养人才。 他46 岁开始官场生活,在朝廷之上,他直言不讳,刚正不阿,勇于献言献策,他主张“以德治国”,这样的思想对阻止元初的残暴统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是讲通变、用行汉法的政治策略,从元朝的政治、社会的真实情况出发,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寻求到一条化解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合作的政治途径。 二、管理思想 (一)“推文治,行汉法[2]”的政治管理思想 许衡所处的时期给了他机遇发挥政治理想,用他的管理思想给当时的情带来了转机。那时正值金朝覆灭,蒙古已统治大部分中原地区,全部占领中原地区已势在必行。虽然蒙古统治了中原,但不会进行管理领导。由于中原地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政治、文化发展相较于以游牧为主的蒙古会相对完善些,同时蒙古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统治转变的时期,蒙古统治者不知采取何种措施政策进行统治。针对蒙古的暴力统治,为了阻止其对中原已形成的经济、文化造成危害,文人学者致力于主张“文治”。许衡结合中原历代各个朝代的管理经验,并参照所处的环境特点,慢慢总结出一系列包含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的制度办法,即“汉法”。 至元二年,许衡向忽必烈上书《时务五事》提出:“自古立国,皆有规模,循而行之,则治功可期。否则,心疑目眩,变异分更,未见其可也。[3]”就是他建议依据中原先进的文化来管理元朝帝国,在中原推行“汉法”。许衡说:“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反之则必有变异,由此论之,国家当行汉法”。虽然是蒙古统治,但是占领的是深受中原统治制度、文化等影响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当地情况的方法制度。如此一来,不仅使中原百姓更快适应元朝的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更帮助蒙古了解学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