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x

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国传统义利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正确义利观的树立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义利观,总结和凝练其中精华,分析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现状,以期嘤学生正确的义利观有所启示。 关键词:义利观 当代大学生 启示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04-02 中国传统义利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虽然,当今社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仍具有时代意义,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众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人民大众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正确义利观的树立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历史演进 义利观是道德与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反映出的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义利观在不同时代会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传统的义利观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思想家们的“义利之辨”中。 从先秦开始,思想家们就纷纷提出自己的义利观,其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为主要代表。孔子的义利观以“重义轻利”为核心。他提出君子应“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并且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义”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虽然提出“重利轻义”的观点,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利,他提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强调只要合乎于道义,利就可以去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对合乎道义的功利的追求。孟子在继承孔子“重利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何必曰利”“惟义所在”的观点,将义和利放在了相互矛盾、不可融合的两个对立面,并且将义上升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地位,提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不完全赞同孔孟的义利观,他提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认为人生来就有功利之欲,这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荀子又指出,人的私欲是无止境的,而有限的物质条件不可能让人的功利欲望完全被满足,需要用道义使利欲有所节制。因此提出“义利兼顾”“以义制利”。 两汉时期的义利观以董仲舒为代表,他认为利和义,一则养身,一则养心,提出“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有利,人才得以安;有义,人能得以乐,义利结合,人方能安居乐业,两者缺一不可。对义的追求是人有别于动物之处,他说:“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差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人如果仅以生存和利益作为自己的规范,那便与鸟兽无异,“虽富莫能自存”。相反,如果人有义无利,则“虽贫与贱尚荣其行,以自好而乐生”,因此,“义之养生人大于利矣”,“义”重于“利”。董仲舒还认为“利”会妨害“义”。他提出:“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正因如此,“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已,愧之以塞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言不及利,不把利挂在嘴边。就可以从源头抵挡利的诱惑。基于以上这些观点,董仲舒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以尚义反利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到了两宋时期,理学家对秦汉时期儒家义利观进行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程朱理学在秦汉时期义利观的基础上,将义和利放在了两个更为极端的对立面,进一步强调了义的重要性,贬低了利的地位,将“重义轻利”发展为“贵义贱利”。程颢与程颐将义与利进一步阐释为公利与私利,提出“义利云者,公与私之异也”。朱熹则把“天理”作为大义,把私利阐释为“人欲”,提出:“明天理,灭人欲”的观点。程朱理学还认为,当公利和私利发生冲突时,应选择“公利至上”,提出了“去私为公”的义利观。 明代前期,陆王心学进一步巩固了程朱理学“贵义贱利”的义利观。陆九渊提出:“私意与公理,利欲与道义,其势不两立”将义与利的矛盾关系发展到极致。王阳明则传承了朱熹“明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这一时期,社会主流义利观还是以巩固程朱理学“贵义轻利”的观点为主。到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义利观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批判“贵义贱利”的声音。针对前期极端的禁欲主义,李贽提出:“夫利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也,若无私,则无心矣。”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认为私欲是一种合理的个人欲望,一味禁止人们追求私利是抹杀人性的做法。王夫之则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欲”。 我国传统义利观虽精华与糟粕同在,但总体来说,主流是好的。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它较为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