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在宣教方面的功能研究
摘 要 人有终生社会化的需要和认知发展的需要,利用传媒手段能实现终生教育功能。气象部门是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气象宣破展ぷ髡哂Φ甭男泻闷传播的宣传教育职能。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气象宣传科普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气象宣传科普;传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2-0179-03
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将传播功能定义为以下4种:社会雷达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在受众的文化素养、道德伦理、审美情趣、人格形成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文学、艺术、价值观等精神文明通过大众媒介得到继承和发扬。
《辞海》对“教育”一词的注解是,“教育”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和“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如今,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播对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传播心理学者刘京林认为人有“终生社会化的需要和认知发展的需要”[ 1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2]。在人的终生社会化和认知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实现教育功能,能帮助个体实现终生社会化和认知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1 ]。
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性事业,气象宣传科普工作者在传播气象信息中应兼顾气象信息传播和宣传教育职能。2012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下文简称“宣传科普中心”)在北京正式正立。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在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效益中,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责任重大。”[ 3 ]
时任宣传科普中心主任余勇表示,宣传与科普中心“以服务气象软实力提升和全民文化科学素质提高为理念” [ 3 ]。宣传科普中心的定位是,宣传科普资源和力量的“协调者”,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服务者”,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助推者”。
1 媒体对大众教育的影响分析
传媒介质的内容和形态是影响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言,“媒介即讯息”。每一种传播媒介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传播工具之所以能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在于它传播知识的内容,还在于这种传播媒介本身。比如学校使用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取代粉笔、黑板、模型等教学工具,强化了知识传递的形象性、趣味性、可触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媒介从报刊文字、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由于传播工具的变化,即使传播内容一致,也能造成对接受者不同感官的刺激,易引起受众认知方式的改变和自身潜力的挖掘,如今的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
不同形式的媒体对人们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报刊媒体所负载的文字,适合做深度报道,理论性强的文字的呈现,有助于提升受众的逻辑思维;广播媒体稍纵即逝,时效性强但不适合令人深度思考,同时,因为声音的感染力强,对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调动人们的情绪情感十分有益;电视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对受众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颇具优势;互联网的海量性、实时性、互动性、虚拟性都是传统媒体远远不及的,网民不仅靠视觉、听觉,还要增加触觉和动觉的活动,多种感官调动将主体进入处理信息之中。从受众利用传播渠道来看,广播、电视受众可以随时随意切换频道,还能够通过热线电话、现场活动等方式介入传播过程;网民借助键盘和鼠标有效控制屏幕,甚至影响舆论走向乃至形成社会动员。
在文字、印刷、电报等发明之后,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第四次传播革命。网络的虚拟性、海量性、交互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传播权力的全民化,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媒体独立地获取各类信息。在人人都可以写新闻、发新闻、成为新闻的当下,人们在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以及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跳跃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有学者曾统计,一个新的传播介质普及到5 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只用了10个月。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颠覆了最有想象力的预言家的想象。”[4]
2 气象宣传科普资源
气象科普资源指气象科普活动、气象科普实践中所涉及的内容及相应的载体。从抽象的角度,可以把气象科普媒介分为科普场馆、媒体,内容是这些媒介所承载的具体气象科普资源形态,文字、声像、图片及其综合表现形式[5]。具体来说,气象科普资源可以分为七类:图书、影视、报刊、网络、展品、挂图/折页、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