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国内现状 1、高中所有学生几乎学习同样的内容,课程缺乏选择性,课程设置单一。这一方面造成一些学生认为所学内容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优秀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许多国家相比偏少、知识面窄,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2、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不少学生认为学校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技能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揭示,忽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信心的培养,致使学生对数学的价值缺乏全面的理解,对数学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3、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 4、课程内容繁、偏,存在过分形式化的倾向,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思想的本质和现代数学的发展。 5、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中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现象比较突出。 6、评价方式单一,以笔试为主,忽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全面考察。 社会需求状况 1、社会各界一致肯定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另外,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也处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和高中教育的规模化趋势,将使得高中毕业生不再只是各种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伍,他们还将成为各产业大军的主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各种需求和自我发展的机遇。因此,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6.突出数学本质,避免过分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数学教学不能过度地形式化,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 五、高中数学课程的突破点 《标准》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突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同时,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勇于探索 ◆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突出数学本质,避免过分形式化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1.学习方式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 研究、探索、实践. ◆公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经济、金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等差数列模型和等比数列模型.因此《标准》设置了丰富的情境,鼓励学生研究、探索,在实践中学习. ◆《标准》安排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 ◆对于选修3、选修4系列课程,学生可以采取独立阅读、探索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2.为不同学生的发展 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研制组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实,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每一部分内容的目标和要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例如,选修1与选修2是为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设计的。 在选修1,选修2系列的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及要求是相同的,例如,常用逻辑用语、统计案例、数系扩充与复数等;有一部分内容基本相同,但要求不同,如导数及其应用、圆锥曲线与方程、推理与证明;还有一些内容是不同的,如选修1系列中安排了框图等内容,选修2系列安排了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内容。 2.为不同学生的发展 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 要有知识,还要有见识. 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宿愿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标准》设置了数学选修3、选修4系列课程。 选修3系列课程: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选修4系列课程: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应用意识: ◆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 ◆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 ◆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程具有开放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路、探索创新的氛围; ◆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4. 体现数学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