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1克8个文言虚词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例: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例: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通“已”,止。 例: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把……作为或制成。 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例:变法者因时而化。 2.依靠,凭借。 例: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3.趁着,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例: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例: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例: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例: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例: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3.由于 例: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5.被。 例: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7.比。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这件事),对此,从此,因此。 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件事上)(《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对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例: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例: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例: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