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用氨基磺酸替代浓硫酸做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由于氨基磺酸为固体、化学性质稳定、酸性强、不挥发、价格低廉、对人体毒性小,克服了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时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产物色泽深、品质不好的特点[1]。 作者对实验条件反复考察,从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方面选择出了最有利于酰化反应进行的条件。即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5,氨基磺酸用量是水杨酸的5.8%,反应时间为20分钟,反应温度为55~60℃。此时产率可达到83.0%。 事实证明氨基磺酸具有好的催化效果,对设备要求低、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产品品质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氨基磺酸;乙酰水杨酸;催化;合成 Synthesi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with Sulfamic Acid Catalyst Abstract:The synthesi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from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using sulfamic acid instead of strong sulfuric acid as catalyst was studied. The sulfamic acid is solid, stable, not volatilize, acidity is very strong, inexpensive and does little harm to human .Compared with strong sulfuric acid, it has a little bit of corrosion to equipment, the product luster lighter and have better qualities.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repeatedly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molar ratio of salicylic acid: acetic anhydride1:1.5 ;amount of sulfamic acid is 5.8% of the salicylic acid ;reaction time ,20 min ; reaction temperature,55~60°C.The yield was Sulfamic acid is proved to be a very good catalyst, and the equipment needed is simple. Moreover, the reaction is no pollution, easy and economical, Therefore, It is fit for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Key words:Sulfamic acid; acetylsalicylic acid; catalysis; synthesis 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酰基柳酸、醋柳酸,化学名称为2-乙酰基苯基甲酸。纯品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熔点135℃ 早在2300多年前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经发现水杨柳树的皮和叶具有阵痛和退热的作用。虽然当时未弄清它的成分,但有关水杨柳树的皮和叶能治病的民间药方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且代代流传。史书记载古代的苏美尼亚人、部分地区的印第安人用咀嚼柳树皮的方法减轻分娩妇女的痛苦和治疗关节痛,古代中华医药中也有用柳树接骨减少疼痛的临床实录。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从柳书皮中提取分离出叫水杨苷的物质。1835年卡尔·娄卫希从绣线菊中提取出了纯的水杨酸。此时纯的水杨酸已经开始用做止痛药,它的降压、止痛、抗炎疗效比水杨苷还要好的多。然而从天然植物中分离提取水杨酸耗时耗力,成本高,此外其副作用强。对胃刺激性大,会导致胃痛甚至出血。1853年法国化学家热拉尔最早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制得乙酰水杨酸,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工业化生产与德国著名化学家霍夫曼及其所在的拜尔公司密切相关。当时霍夫曼在以生产苯胺燃料为主的拜尔公司工作,他年迈的父亲被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所困扰。服用水杨酸止痛很有效但却又引起强烈的胃痛,孝顺的霍夫曼为了治父病,翻查了各种文献资料,看到了热拉尔的记录,后来他分析测定了与水杨酸有关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性能。1897年他确定水杨酸被酯化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