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GB50099-2008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报批稿)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Buijding GBJ 99 – 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9 年×月×日
××××××出版社
2009 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号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J 99 – 2009,自 2009 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 3.1.9、3.1.10、3.2.1、3.2.3-6、
3.2.5-1、4.1.1、4.1.2、4.1.8、4.1.9、4.3.1、4.3.3-1、4.3.9、7.3.1、
7.3.2、7.3.2、7-9、7.3.28、8.1.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 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 年×月×日
前 言
本规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 102 号(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 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高等院校和教育部门对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 - 86)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 9 章和 1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地 和总平面;5、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6、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用房;7、主要教学用房 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净高和建筑构造;8、室内环境;9、建筑设备;附录 A 体育场 地。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本次修订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扩至城镇和农村新建、改建、扩建的中小学校(含 初小);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
2、 为保障学校日常有安全的教学秩序和环境,也为保障师生在发生意外灾害的情况 下能安全逃生和避难,本次修订中在每一有关章节中都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相关规定。 3、 我国全面开展教育改革以来,教育部于 2007 年底颁布了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 程的新课程标准,并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学
校规模、每班学生人数也有变化。本规范适应教学的新需求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
4、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在本世纪的建设方针,中小学校建 设必须做到“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并且,依环境教育的课程标准规定, 每个学校的建设都是该校“环境教育”的教材。为此,本规范引导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 成熟的新技术进行中小学校的设计和建造,故对一些条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5、 正文中增加 “第 2 章 术语”;增加“第 3 章 基本规定”;取消原《规范》的“第
6 章 交通与疏散”,将其内容分别并入第 3 章(基本规定)及第 4 章(基地和总平面); 取消原《规范》的“附录一 名词解释”;增加“附录 A 体育场地”。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本规范管理组负责对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提出意见,随时向主编单位反馈,以利今
后修订。意见请函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管理组》。通讯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 路 62 号 邮编:100045 。
主编部门: 天津市建设委员会
主编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编单位: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成都木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 黄 汇 刘祖玲 李彦莉 李宝瑜 陈 华 王小工 张绍刚 杨 红 白学晖 温海水 金 磊 余晓明 牟子元 陈 彤
王 珏 邢金利 刘幸坤 刘占军 李志民 朱 明 林 武 刘玉龙 刘瑞光 姚 慧 何梅君 杨 轶 马 军 刘 剀 赵建平
主要审查人
目 次
1、总则 ………………………………………………………………………………… ( 1)
2、术语 ………………………………………………………………………………… ( 2)
3、基本规定 …………………………………………………………………………… ( 4)
3.1 原则及规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