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3.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是训练学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典问题。学生在八年级以前就能用算术方法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那在八年级提出这个课题又有什么新的意义呢? 广东省深圳市滨河中学 杨霞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二、设计思路 三、教学过程 四、几点思考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教材分析 卡笛儿的这段话虽然夸大了方程的作用,但方程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对现实生活还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地位和作用 要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把实际问题准确的转化为方程问题。《鸡兔同笼》是在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之后的一节。它是通过多个由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同时,为今后学习一般线性方程及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能用算术法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有时会因思维定势把思维方向定在算术方法或一元一次方程方法上。 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突破点: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寻求等量关系,再用 未知量参与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确立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二元一 次方程组。 教材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如图: “鸡兔同笼” 多种解法的对比, 突出方程解法的 优越性。 通过在丰富的 问题情境下用方程 组求解, 形成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 性策略 树立用二元一 次方程组构建数学 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想 设计思路 趣题多解,点明主旨 古题今演,加深体会 快速反应,知识反馈 自主探索,分层推进 反思小结,形成认知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趣 题 多 解 , 点 明 主 旨 动画演示,引出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用这个学生熟悉的古代著名趣题引入,旨在通过对多种解法的对比分析,突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点明本节课主旨。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鸡有x只,则兔有y只,据题意得: ①算术法: 兔:(94-35×2)÷2=12 鸡:35-12=23 或鸡:(35×4-94)÷2=23 兔:35-23=12 ②一元一次方程: 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据题意得: 2x+4(35-x)=94 x+y=35 2x+4y=94 鸡头+兔头=35 计算容易,分析较难。 比算术法容易理解。 容易理解,更能清晰、直接的表示等量关系。 鸡脚+兔脚=94 鸡头:x , 兔头:35-x 鸡脚:2x + =94 兔脚:4(35-x)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古 题 今 演 , 加 深 体 会 提出问题,学生演示: 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学生现场演示,有助于学生更确切的理解问题大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引导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个较困难问题,使学生由“一回生”过渡到“二回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 关键:请学生上台,利用教具 演示。 等量关系: 3(井深+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