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刘禹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刘禹锡

4、古诗二首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山行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