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6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专  业:建筑工程       班  级:建工072班      指导教师:胡兴          设计日期:2010年6月20日~26日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 2010年6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一、 确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绘出条形基础梁的计算简图,包括荷载、尺寸等,如图: 荷载表 柱位 F M V A 928.59 -68.43 30.71 B 2104.66 48.69 -16.92 C 1875.11 -29.75 6.28 D 841.44 53.01 -19.69 =SUM(ABOVE) 5749.8 =SUM(ABOVE) 3.52 =SUM(ABOVE) 0.38 2 、求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的距离为xc,据合力矩定理,以A点为参考点,则有:     3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设基础梁两端外伸的长度为a1、a2,两边柱之间的轴线距离为a。 为使其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或接近,基础梁两端可有适当的长度伸出边柱外。但伸出长度也不宜太大,一般取第一跨距的0.25 ~ 0.30倍即为1.5-1.8m,故可取a1=1.6m 由xc =8.70m a1=1.6m,按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定出基础梁的长度L,则有:  L = 2(xc + a1 )=2(8.70 + 1.6)=20.6 m a2 = L-a-a1=20.6 - 18- 1.6=1.0 m 4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假设基础埋深d=1.2m>0.5m,应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即: fa= fak +ηd·γm(d- 0.5 )=138+1.018.7(1.2-0.5)=151.1kPa 且 1.1 fa = 1.1138 = 151.8 KPa 故取fa = 151.8 KPa 此时有 故取b = 2.0m 小于3m , 无需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宽度修正,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 = 151.8 KPa 5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 查阅工程也地质图,选取钻孔所测得的地层各分层的平均深度进行验算,地层分层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Es1/Es2=8/3=2.67 Z/b=3.7/2.00.5 查表可知θ=22.670 tanθ=0.4177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基底处的总竖向力: Pk=F/A=6738.6/20.6X2.0= 163.6kpa f a=151.8kpa, 不满足要求 扩大基地宽度取b=2.3m 则可知: Pk=F/A=6886.9/20.6X2.3= 145.4kpaf a=151.8kpa,满足要求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为: 则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 验算σcz + σz =63.1 + 52.6 =115.7kpa ≤ faz =137.0kpa 满足要求 故所选取的基地尺寸及埋深满足承载力要求 6、考虑Mmax时的荷载组合,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梁长方向) 初设基础高度H0=1.2m,A=bl=2.0x20.6 = 41.2m2 w=bl2=2.0x20.62/6=141.45 145.4 + 64.0/141.45=145.6 kpa ≤ 1.2fa 145.4 - 64.0/141.45=145.2 kpa > 0 故满足要求。 二、基础梁的内力计算(按倒梁法计算) 1、计算基底净反力,绘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A' A B C D D' qj 1.6m 6m 6m 6m 1m ∑Fi  基底净反力qj = ──── = 5749.8 / 20.6 = 279.12(kN/m) L 2、按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内力 ⑴ 计算固端弯矩(弯矩、剪力的符号,以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 由于柱下条形基础一般两端都有向外延伸的部分,因此应对悬臂端进行处理。即将悬臂端A'A和D'D单独分开,这部分的内力按静力平衡条件便可求得: 固端弯矩表 截面简图 截面固端弯矩 MAA’= -qja12 /2=357.33KN.m MDD’= -qja22 /2=-139.55KN.m MBA= -qjl2 + MAA’=-2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